對于深諳治水之道的深圳來說,“碧道”不再是個新鮮詞。什么是碧道呢?即以水為主線,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各種生態要素,通過系統思維共建共治,優化空間格局。這也是碧道被稱為濱水綠道“升級版”的原因。
曾幾何時,深圳是全國36個重點城市中黑臭水體數量多的城市之一,許多河水又黑又臭,市民只能掩鼻而過。面對高密度開發的重污染負荷與有限的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的突出矛盾,2015年底,深圳全面打響水污染治理攻堅戰。為了實現河流長制久清,深圳將堅定不移推行雨污分流路線,全力消除覆蓋盲區。從2016年到2018年,深圳累計投入治水資金701億元,建成雨污分流管網約6000公里,年均建設長度是以前的10倍。
通過綜合治理,深圳水環境實現歷史性轉折:2019年全市159個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茅洲河、深圳河等五大干流全部達到地表水Ⅴ類及以上。率先在全國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全市159個黑臭水體、1467個小微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主要河流水質全面好轉,在2019年5月公布的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排名中,深圳水質改善幅度居廣東省第一位。同年,深圳市水務局完成治水投資530億元,是整個“十二五”的3倍,創下歷史新高。
這也意味著,短短4年內,深圳基本補齊了40年來超常規發展累積的水環境基礎設施欠賬,水環境質量得到根本性改善。“2019年消除黑臭水體,只是水污染治理的第一步。”根據治理目標,2020年深圳市將全面消除黑臭水體,實現河流“長治久清”。同時,污水處理深入開展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實現“治污”向“提質”邁進。其中一個明顯特征是,將實現與城市景觀的深度融合。
接下來一年內,深圳將全面鋪開碧道建設。根據《廣東萬里碧道建設深圳行動方案》,深圳提出“水、產、城共治,生態、生產、生活共融”理念高標準打造深圳千里碧道。市362條河流(含深汕合作區)也將通過碧道建設,成為健康的生態廊道、秀美的休閑漫道,這將釋放出相當可觀的綠色共享空間。碧道建設作為河湖治理的3.0版本,截至2019年底,深圳市已啟動了16個項目建設工作,總長40公里。
據了解,碧道按水體類型,分為湖庫型、河流型、濱海型三種。根據各河段的特點和周邊產業布局,將碧道劃分為六段,以勾勒一幅“一河,六段生輝”的山水畫卷為藍圖。打造成為“河湖+產業+城市”綜合治理開發的樣板區。碧道建設將通過功能復合、空間統籌、特色營造等手段構建一軸五區兩帶,一軸以水為魅力軸線,兩帶為即將在沿岸建設的濱水景觀帶和水上景觀帶。即安全的行洪通道、健康的生態廊道、秀美的休閑漫道、獨特的文化驛道和綠色的產業鏈道。
“碧一江春水,道兩岸風華!”以治水為先導,提升城市空間品質,促進水城相融,還水于民是深圳努力的方向。接下來的兩年里,深圳全市還將完成500公里碧道建設任務,水生態系統步入良性循環。實現治水、治產、治城相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深圳特色的治水新路。屆時,“碧道”將成為深圳的環境新底色,水環境也將隨之成為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