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妥善處置醫療廢物,在成為戰“疫”關鍵環節的同時,也為固廢處理市場點燃了“一把火”。
目前,全國涉疫醫療廢物都是當天全部收集轉運、當天處置。“大量醫廢危害性、傳染性很強,宜就地處理。”由于危險性以及感染性都比較高,醫療廢物在《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被列為危險廢物。自1月20日以來,截至4月11日,全國累計處置醫療廢物25.6萬噸。但在這背后,凸顯的是愈發明顯的處置短板:實際上,全國出現22個市的醫療廢物處理超負荷運行,還有28個市是滿負荷運行,或是接近滿負荷。
補短板+強監管,處理路徑有了“新玩法”
更早之前,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8年相關數據可得知,全國各省(市)除北京、上海以外,基本都存在醫療廢物處置能力不足的情況。根據生態環境部數據,2016年醫療廢物處置量在實際危險廢物和利用處置量中的比例為5.17%,這一數字到2018年下降為3.71%。其中,“基層醫療機構數量多、分布廣、規模小的特點,也決定了其作為醫廢處置管理的薄弱環節,更要加強監管。”
政策措施豐富起來,各地醫療廢棄物處理能力也將在政府、企業等各方的協同“作戰”下逐步增強。湖北、廣東、四川等各省生態環境廳迅速印發文件,將確保醫廢應急處理能力之需和確保處理過程中人員安全放在了突出位置。上海市、汕尾市、珠海市、東營市、莆田市、仙桃市等地陸續利用生活垃圾焚燒設施開展了醫療廢物應急處置工作。
面對短期劇增的醫療廢物,醫廢處理措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傳斌指出,目前醫廢主流的處置方法有高溫蒸煮和焚燒。醫廢處理要經過換熱、驟冷、脫酸、除塵等工序,同時通過過濾等程序讓煙氣排放符合國家環保指標,實現綠色環保的目標。在循環經濟和“無廢城市”建設的背景下,醫廢處理或許可以扮演更有價值的角色——焚燒發電。
但因與生活垃圾作業環節的要求不同,一般的垃圾焚燒廠是不能直接接納醫廢的。與此相對的是,水泥企業則一直在協同處置包括醫廢在內的危廢。“生活垃圾和醫療垃圾大的不同是,醫療垃圾是污染源所在,需要在大程度上實現‘零接觸’。多地采取移動處理設備、跨區域協調處理等多種方式加強醫療廢物的應急接收和處置能力。甚至,因為水泥企業具備高溫處理能力,也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理技術參與到醫廢處理中來。
放量提質下,市場醞釀新格局
醫廢設施大概率面臨更新提質的需求,且隨著醫療機構分類更加規范、登記和交接廢棄物更加全面,醫廢產能有望放量提質。按照國家衛健委和生態環境部等部委聯合印發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今年內,每個地級市都要建成一個規范的醫療垃圾處理廠;加下來兩年內,形成醫療垃圾從收集、轉運到處理的科學體系。”相比2019年的58.1億元市場規模,2020年,醫療廢物處理市場規模增長率升至15%。若疊加其它類型新增醫療廢物,預計2020年全國醫療廢物產量增幅或將超過25%。
作為一個相對穩定并且含有很多特許經營模式的一個板塊,醫廢處理市場的資產、收入相對穩定。由于醫廢處置行業通常一個地級市僅有一張牌照,醫療廢物處置企業往往在當地具有壟斷性。從公開盈利數據來看,毛利率多集中在40%—60%,凈利率有些可達30%—40%,行業利潤率較高,盈利能力強。一個有力的佐證是,以垃圾焚燒廠協同處置醫廢為例,醫廢處置按重量收費,全國各省市收費不同,大概2000元—3000元/噸。
行業加速成長的同時,醫廢處理高度分散化的競爭格局則將隨之迎來改變。目前醫廢運營規模較大的上市公司包括潤邦股份、啟迪環境、東江環保和高能環境,累計在運權益產能共計6.57萬噸/年左右。除此之外,我國具有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資質的企業有68家,覆蓋25個省市,占全部生產線的5%,可作為地方處置醫療廢物可靠后備力量。也就是,醫廢處理景氣度大幅提升背景下,上述企業也將喜提新一輪主題性投資機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