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布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
意見表示,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鞏固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巨,與東部地區發展差距依然較大。
新時代繼續做好西部大開發工作,對于增強防范化解各類風險能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意見要求,確保到2020年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營商環境、開放環境、創新環境明顯改善,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到2035年,西部地區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通達程度、人民生活水平與東部地區大體相當,努力實現不同類型地區互補發展、東西雙向開放協同并進、民族邊疆地區繁榮安全穩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為此,要打好三大戰役,其中就包括污染防治標志性重大戰役。
【結合西部地區發展實際,打好污染防治標志性重大戰役,實施環境保護重大工程,構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要求,優化能源供需結構。
推動煤炭清潔生產與智能高效開采,加強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開展黃河梯級電站大型儲能項目研究,培育一批清潔能源基地。
加快風電、光伏發電就地消納。繼續加大西電東送等跨省區重點輸電通道建設,提升清潔電力輸送能力。
構建多層次天然氣儲備體系,在符合條件的地區加快建立地下儲氣庫。支持符合環保、能效等標準要求的高載能行業向西部清潔能源優勢地區集中。
在強化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過程中,合理規劃建設一批重點水源工程、江河湖泊骨干治理工程和大型灌區工程,加強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抗旱水源工程建設和山洪災害防治。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和人口分散區域重點小型標準化供水設施建設,加強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
在“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加大西部開放力度”的過程中,支持貴州、青海深化國內外生態合作,推動綠色絲綢之路建設。
同時,積極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支持青海、甘肅等加快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徑。
意見還要求,加大美麗西部建設力度,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其中包括深入實施重點生態工程、穩步開展重點區域綜合治理、加快推進西部地區綠色發展等內容。
要求,障好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安全,保護好冰川、濕地等生態資源;
進一步加大水土保持、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實施力度;
開展國土綠化行動,穩步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和濕地保護修復,加快推進國家公園體系建設;
大力推進青海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祁連山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京津風沙源治理等;
以汾渭平原、成渝地區、烏魯木齊及周邊地區為重點,加強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提高重污染天氣應對能力;
開展西部地區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積極推進受污染耕地分類管理和安全利用,有序推進治理與修復;
落實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任務;
實施國家節水行動以及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制;
推進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和園區循環化改造;
全面推進河長制、湖長制,推進綠色小水電改造;
加快西南地區城鎮污水管網建設和改造,加強入河排污口管理;
強化西北地區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納管工作;
加強跨境生態環境保護合作。
另外,意見還要求:
實施豐水期居民生活電能替代等電價政策,促進西部地區清潔能源消納;建立健全天然氣彈性價格機制和上下游價格傳導機制;進一步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市場體系。
為了保障各項政策的落實,意見表示將分類考核,推進財稅支持和金融支持,施行負面清單與鼓勵類產業目錄相結合的產業政策,實施差別化用地政策,落實好人才和幫扶政策,并提供組織保障。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意見稱,將繼續加大中央財政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完善資金測算分配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