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9日,中國政府網公開2019《政府工作報告》量化指標任務落實情況。
其中:
新增高標準農田8150萬畝——目標是8000萬畝以上;
全年累計完成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投資553.7億元,提升了5480萬農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目標是2年解決好飲水困難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提高6000萬農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4.4%、3.5%——目標是下降3%;
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下降3.2%、3.3%——目標是下降2%;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6%——目標是下降3%左右。
來回顧一下,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哪些環境保護相關的內容。
2018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1%;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穩妥推進北方地區“煤改氣”“煤改電”;全面建立河長制、湖長制;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雙下降;加強生態環保督察執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進鋼鐵、煤炭行業市場化去產能;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格局不斷鞏固。
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是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
污染防治要聚焦打贏藍天保衛戰等重點任務,統籌兼顧、標本兼治,使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2019年政府工作任務包括:
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
因地制宜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廁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建設美麗鄉村;
大力發展藍色經濟,保護海洋環境,建設海洋強國;
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大力推動綠色發展——持續推進污染防治、壯大綠色環保產業、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
【綠色發展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要改革完善相關制度,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
持續推進污染防治。鞏固擴大藍天保衛戰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持續開展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大氣污染治理攻堅,加強工業、燃煤、機動車三大污染源治理。做好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工作,確保群眾溫暖過冬。強化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加快治理黑臭水體,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推進重點流域和近岸海域綜合整治。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城市垃圾分類處置,促進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加強污染防治重大科技攻關。企業作為污染防治主體,必須依法履行環保責任。改革創新環境治理方式,對企業既依法依規監管,又重視合理訴求、加強幫扶指導,對需要達標整改的給予合理過渡期,避免處置措施簡單粗暴、一關了之。企業有內在動力和外部壓力,污染防治一定能取得更大成效。
壯大綠色環保產業。堅持源頭治理,加快火電、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重污染行業達標排放改造。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推進煤炭清潔化利用。健全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加快解決風、光、水電消納問題。加大城市污水管網和處理設施建設力度。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和循環利用,推廣綠色建筑、綠色快遞包裝。改革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健全排污權交易制度,加快發展綠色金融,培育一批專業化環保骨干企業,提升綠色發展能力。
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持續抓好國土綠化,加強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繼續開展退耕還林還草還濕。深化國家公園體制改革。健全生態補償機制。綠色發展人人有責,貴在行動、成在堅持。我們要共同努力,讓人民群眾享有美麗宜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