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將至,太湖也迎來新一輪安全度夏應急防控節點。
太湖,鑲嵌在吳越大地的“璀璨明珠”。作為中國5大淡水湖之一,太湖也是沿湖地區的重要水源地。在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的背景下,太湖的水生態環境還好嗎?環保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與藍藻暴發的2007年相比,2019年太湖湖體水質已明顯好轉。過去一年15條主要入湖河流年平均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Ⅲ類,124個重點斷面水質達標率為97.5%。
太湖治理,從2007年開始,至今已是第13個年頭。單位國土面積污染負荷嚴峻兼具污染成因復雜,太湖流域的治理難度可想而知。此前,太湖水質惡化的污染源,主要來自于流域地區超出環境容量的工農業生產活動。太湖治理攻堅戰由此拉開大幕。近年來,江蘇先后出臺70余部相關地方性法規,為依法監管、科學治理太湖提供了法律依據。
良法亦需善治。近10年來太湖流域累計關閉化工企業5000多家,關停重污染及排放不達標企業1000余家。著眼削減工業污染負荷,加大“散亂污”企業整治力度,完成60家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及重點行業直排企業提標改造。與此同時,江蘇各級財政投入太湖治理的專項資金,以及帶動投入的社會資金,已累計超過1000億元。
歷經爬坡過坎的攻堅時期,太湖治理已迎來交卷之年。經過源頭治理、精準治理、長效治理等多管齊下,太湖河道水質一年比一年好。僅在過去一年里,江蘇太湖流域就已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9.7萬噸/日,完成365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任務,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全面消除黑臭水體。
但在高強度治理后,太湖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正如有業界專家曾指出,太湖水質穩中趨好的同時,也應看到水質改善的“邊際效益”在遞減,亦如總磷濃度“先降后升”。從污染負荷來看,太湖的污染物排放總量仍超過環境總量。針對太湖治理出現的新情況,2020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王天琦建議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合理調配水資源,進一步科學設定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中長期水質目標。
“總磷等個別指標降幅空間有限,成為制約太湖流域水質改善的大短板。”從水質現狀來看,太湖藻型生境狀態尚未根本改變。從完成國家目標要求看,總磷達標任務艱巨。2019年全湖總磷濃度平均仍達0.08毫克/升左右,距離2020年目標值0.05毫克/升仍存差距。“污染底泥是總磷等污染物蓄積的主要場所,也是觸發湖泛的重要因素。”
“不要讓太湖藍藻問題成為綠色發展路上的瘡疤。”為進一步削減總磷總氮等內源污染物存量,遏制總磷反彈,全國人大代表張天任則建議將太湖藍藻治理上升到國家層面,統籌區域協同、水岸同治。全國人大代表竇希萍則建議,進一步完善治理太湖的體制機制,統籌推進重大事項,協調解決突出問題。
為解決這一問題,進一步推動產業創新驅動、提升應急防控能力、污染治理精細化等舉措成為未來太湖治理的努力方向。從工業污染、城鎮生活污染到農村面源污染,太湖治理深挖減排潛力,進一步控磷降氮。沿太湖地區正密切關注水情藻情變化,加強從水源地到水全過程監管,對重點水域的藍藻做到日生日清。
重要抓手是污水處理廠截留率,再提標改造,強化一級保護區農村面源治理。在進一步強化外源治理的同時,江蘇還將對底泥污染嚴重、水草和底棲生物分布稀少的湖區,實施新一輪生態清淤工程。此外,治理重心由城市向農村延伸,確保年底前太湖流域基本實現行政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