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發改環資〔2021〕77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上海市2021年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重點工作安排》已經市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落實。
上海市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代章)
2021年6月18日
上海市2021年節能減排和應對
氣候變化重點工作安排
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之年,本市要繼續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項要求,在碳達峰碳中和上加大力度、積極作為,統籌推進節能減排降碳和宏觀經濟社會發展,處理好發展與減排、整體與局部、短期與中期長期關系,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結合本市實際,現制定2021年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重點工作安排如下:
一、總體要求和工作目標
2021年,本市要按照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總體要求,對照“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明確的各項目標任務,著力促進產業經濟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優化升級,著力推進各領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著力推進污染源綜合治理和污染物總量控制,著力加強制度保障等基礎工作,為構建新時期節能減排工作格局打下堅實基礎,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步。
工作目標:2021年,單位生產總值(GDP)綜合能耗、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比上年下降1.5%左右;全市能源消費增量控制在450萬噸標準煤左右;二氧化碳排放增量控制在900萬噸左右;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200萬噸以內;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總量分別下降2%、1%、3%和2%;細顆粒物(PM2.5)濃度鞏固改善,空氣質量指數(AQI)優良率與上年持平并力爭有所提升。
二、著力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一)加強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組織領導和頂層設計。建立上海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推進機制,編制上海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實施意見、上海市碳達峰行動方案,以及能源電力、工業、交通、新型基礎設施、建筑等重點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二)加大對重點領域和地區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支持與推進。鼓勵寶武集團深入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推進崇明島開展碳達峰碳中和試點示范,形成“一島一企”特色。研究完善支持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政策體系和保障措施。在市科委“科技創新行動計劃”中,設立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專項。
三、優化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
(三)優化產業結構,推動重點區域和落后產業轉型升級。加強落后產能調整力度,鼓勵調整區域內老舊建筑物全面清拆,實現產業“騰籠換鳥”、優化升級。加快推進吳淞、吳涇、高橋等重點區域整體轉型升級。落實壓減淘汰任務,全年新增啟動調整項目500項。
(四)優化能源結構,促進非化石能源穩步發展。嚴格實施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煤炭消費總量進一步下降。加快電源結構轉型升級,推動重大電源項目建設和現有電廠清潔化改造。積極發展海上風電,持續擴大光伏發電規模。加大市外水電、風電、光伏等非化石能源消納力度。
(五)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有效提升交通能效水平。推進“公轉鐵”重點項目建設,推動海鐵聯運港站一體化。完善地鐵網絡建設和運營管理,優化公交線路,進一步示范推廣中運量、快速公交系統(BRT)等公交形式。加強慢行系統建設,降低小客車使用強度,持續提升公共交通出行比重。
(六)嚴格實施節能環保準入,加強源頭控制。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依法嚴格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新上高耗能項目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且單位產品(產值)能耗要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嚴格實行能耗等量或減量替代。強化污染源頭控制,嚴格實施“批項目、核總量”制度,繼續實行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等量或倍量替代,控制污染物排放新增量,推進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與環評和排污許可制的有機銜接。
四、加強重點領域節能
(七)深化工業信息化節能,促進工業綠色發展。以高耗能行業為重點,全面開展節能診斷和能效對標達標。持續推廣余熱資源共享模式的創新與實踐。持續推進清潔生產,開展綠色制造和綠色工廠建設。推廣智慧節能技術、先進綠色制造工藝技術裝備,推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逐步提高數據中心、5G通信基站等能效標準,加強信息化領域節能。
(八)強化建筑節能,持續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新建建筑全部執行綠色建筑標準,逐步實施綠色建筑專項驗收。推進建筑限額設計。推進超低能耗建筑規模化建設,鼓勵近零能耗建筑發展。推進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200萬平方米(其中,節能率不低于15%的公共建筑60萬平方米以上)。持續推動可再生能源建筑一體化。推廣節能綠色建材、裝配式和鋼結構建筑。
(九)推進交通運輸節能,促進綠色交通發展。推動交通用能終端新能源化發展。加強航空、水運等重點行業企業節能管理,持續降低單位周轉量能耗。加強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及交通節能減排示范工程推廣。
(十)加強商貿流通、文化旅游、金融等領域節能。加強商業企業、旅游飯店、金融企業、大型文化設施節能管理,推進用能系統節能改造。推動綠色商場創建,打造一批綠色流通主體。加快綠色倉儲設施建設和改造。制定冷鏈物流產品和系統的設計運行標準,打造高效節能冷鏈物流體系。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推廣數字化回收模式。
(十一)加強公共機構領域節能。加快公共機構節能改造,鼓勵政府購買合同能源管理服務。公共機構率先使用太陽能,優先采購使用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全面開展節約型機關創建,創建約30家國家級節能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遴選公共機構能效領跑者6家左右。
五、強化主要污染物減排
(十二)深化工業源污染物減排。持續推進傳統產業綠色化技術改造和升級換代,促進大氣、水污染重點企業產業結構深化調整和主要污染物深度治理,引導和激勵企業采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和裝備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有序推進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以及節能環保改造項目,協同推進“三高三低”落后產能淘汰,落實“3+5+X”重點區域轉型高質量發展戰略。
(十三)促進移動源污染物減排。實施重型柴油車新車國6a排放標準,加快落實國三柴油車淘汰,持續推進油品監管。持續開展移動源的環保一致性檢查,推進在用車輛和非道路移動機械遠程在線監控。加強港口碼頭和船舶污染管控。積極探索單殼油輪的提前淘汰工作。
(十四)強化生活源污染綜合整治。提升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優化鞏固“一主多點”的生活垃圾末端處置格局,強化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滲濾液治理,完成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二期項目等一批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與生活垃圾處理系統相匹配的收運物流體系。持續加強社會面源管控。健全加油站、儲油庫、油罐車油氣回收長效管理機制。
(十五)推進農業農村污染治理。開展水產養殖尾水排放標準和處理技術研究,加快推進水產養殖節水減排和資源化利用。全面推廣綠肥、有機肥、新型水肥應用,強化病蟲害統防統治和全程綠色防控,進一步提升化肥農藥使用效率,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繼續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建設和運維管理,強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的監督監測。
(十六)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加快推進全國碳交易機構建設,為順利啟動全國碳交易做好保障。深化本市碳交易試點市場建設,做好納入碳排放配額管理企業的履約監管,充分發揮好全國碳交易市場的補充作用。編制上海市2020年溫室氣體清單。探索建立完善區級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強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責任制與考核工作,繼續做好國家低碳城市、低碳發展實踐區、低碳社區等試點工作。擴展綠色生態空間,增強碳匯能力,依托部市合作框架協議,推動建立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碳中和示范區。
六、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
(十七)節能低碳重點工程。開展產業園區綜合能效提升、重點高耗能行業節能改造等行動,實施數據中心、冷卻塔、冷庫能效提升重點工程。加快公共機構能效提升,推進城市道路照明節能改造。實施重大節能低碳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開展近零能耗建筑、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示范。
(十八)污染減排重點工程。持續推進新一輪VOCs污染綜合治理,對石化、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油品及有機液體儲運銷、涉VOCs排放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等六大領域開展“一廠一策”專項治理,全面推進重點行業VOCs總量控制和源頭替代。按照“水泥氣同治”的原則,持續完善城鎮污水、污泥處理處置系統,提升市政管網收集與運維水平。加快推進竹園污水處理廠四期等一批新、改、擴建工程建設,啟動建設竹園-白龍港污水連通管工程。
(十九)循環經濟重點工程。深入推進塑料污染治理,重點落實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購物袋。加快推動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加快構建全社會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推動國家和本市園區循環化改造、綠色園區創建、再制造示范基地建設等工作。
(二十)綠色技術創新重點工程。深入推進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強化公共設施、資金、人才等基本要素保障。推進新能源和能源互聯網關鍵技術、污染物協同治理技術和減排策略開發。加強城市生活垃圾、固體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技術集成和應用示范。
七、完善制度政策,夯實基礎工作
(二十一)嚴格實施能耗雙控制度和責任考核。強化能耗強度約束性指標管理,考核結果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和離任審計。各行業主管部門和各區政府進一步分解落實目標責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督促重點用能排放企業落實責任目標。
(二十二)加強重點用能排放單位管理。嚴格落實重點用能排放單位管理制度,深化實施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和溫室氣體排放狀況報告“雙報告”制度,強化目標責任考核。支持重點用能單位申請第三方能源管理體系認證,督促重點用能單位加強節能管理并實施節能技術改造。
(二十三)完善法規標準、制度和政策。修訂完善《上海市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財政扶持政策,鼓勵各區優化節能減排配套資金支持政策。出臺《上海市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等,探索建立用能預算管理制度,進一步健全節能管理制度體系。完善節能標準體系,制修訂地方能耗限額標準等20項左右。推進地方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建設,聚焦汽修、涂裝等行業,加快涉揮發性有機物等重點領域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的制修訂。
(二十四)健全能源和污染物排放計量、監測和預警體系。深化重點用能單位能耗監測平臺應用,強化分析預警、預測功能。穩步提升國家機關和大型公共建筑分項計量系統數據質量,為建筑能效提升提供依據。加強能源計量審查和現場維護。持續完善對重點排污單位的在線監控,探索開展排污單位用電監控試點工作。對各領域、區級重點用能單位、重點減排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及時預警、督促指導。
(二十五)加強節能減排監督執法。加強對節能減排法規和標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公開通報并督促整改。加強節能監察隊伍建設,完善市區兩級節能減排執法監察體系。實行節能執法責任制,對行政不作為、執法不嚴等行為,嚴肅追究有關主管部門和執法機構負責人的責任。強化對重點減排企業(設施)、移動源的監督執法,確保減排設施穩定高效運行。
(二十六)推行市場化機制。推進完善碳交易體系,鼓勵各區探索用能權、排污權交易。大力發展節能服務產業,積極推廣節能咨詢、診斷、設計、融資、改造、托管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廣電力需求側管理模式,鼓勵中心城區圍繞大型公共建筑、郊區圍繞重點用能單位實施需求側管理。
八、開展全民行動
(二十七)加強宣傳引導。組織好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世界環境日等主題宣傳活動,組織開展“十三五”節能評選表彰。引導行業協會、商業團體、公益組織有序開展節能減排專業研討、志愿活動等,發展節能減排公益事業。
(二十八)倡導綠色生活。開展綠色生活創建行動,推動全民更加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積極培育綠色消費市場,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大力推廣綠色低碳出行,倡導綠色生活和休閑模式。
附件:1、2021年全市節能減排降碳工作主要目標
2、2021年重點用煤單位煤炭消費控制目標
3、2021年區級政府節能和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
4、2021年節能減排降碳重點工作任務和分工
原標題:關于印發上海市2021年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