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2021年全國節能宣傳周。聚焦“減污降碳”,江蘇生態環境部門做了哪些部署?取得了怎樣的成效?而作為第三批國家低碳試點城市的南京,又是如何整體規劃好“碳達峰、碳中和”實現路徑的?今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正式開市,目前參與碳市場交易的有哪些企業?普通老百姓又能否參與?
帶著這些疑問,請隨蘇小環一同走近江蘇生態環境系統減污與降碳工作吧~
問:
在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要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江蘇生態環境部門通過哪些工作來“減污降碳”,助力我省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的呢?
答:
聚焦“減污降碳”總要求,我們全面梳理了生態環境系統減污與降碳工作,研究制定了《省生態環境廳2021年度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計劃》。自5月13日工作計劃出臺以來,取得的主要工作進展有:
加強碳達峰工作頂層設計
在江蘇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中設立碳達峰專項考核,納入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碳排放(碳強度)下降率指標。將推動碳達峰、碳中和重點任務落實情況納入督察范疇,首次在全省環境監察培訓中專題輔導。
推動重點領域碳達峰工作
為實現環境影響評價在減污降碳源頭上的管控,研究制定了《江蘇省重點行業建設項目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將電力、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等行業納入適用范圍,推動污染物和碳排放評價管理統籌融合。邀請江蘇省鋼鐵行業協會專家和重點鋼鐵企業代表開展研討,研究制訂《江蘇省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推薦技術指南(初稿)》。
探索重點區域協同管理
組織編制《關于進一步加強沿海地區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制定了第一批沿海地區建設項目環境準入負面清單,推動沿海地區高質量、綠色、低碳發展。在常州市組織開展溫室氣體環境管理與排污許可制度銜接試點研究。
加強園區碳排放管控
印發《江蘇省工業園區(集中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方案(試行)》將“推進省級以上試點園區內重點企業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統計、監測、報告、評估機制,摸清園區二氧化碳排放家底”相關要求納入工作方案,探索建立工業園區碳排放總量管控機制。印發《省生態環境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產業園區規劃環評跟蹤管理的通知》,強調發揮園區管理機構節能減排主體責任,探索推動“兩高”行業為主導產業的園區開展碳達峰示范試點,揚州、如東、昆山等化工園區圍繞碳排放量、減排潛力分析等工作開展研究,合理確定園區碳排放總量。
建立健全碳排放監測體系
分析我省溫室氣體監測情況,編制《江蘇省溫室氣體監測工作方案(2021-2022)》,完善我省碳監測能力,進一步提升碳監測水平。
開展政策研究與技術攻關
“江蘇應對氣候變化立法可行性研究”課題納入2021年省生態環境科研項目指南,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立法調研工作。召開江蘇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工程示范與產業化發展研討會,調研提出江蘇省火力電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可行性研究及政策建議。梳理匯總我省沿海立地條件和耐鹽堿樹種、造林技術相關資料,研究分析沿海困難立地造林技術重難點問題,并開展技術攻關。做好鹽城大豐林場、東臺林場、連云港贛榆港區圍填海項目周邊林帶碳匯能力調查。
下一步,將抓緊完善出臺重點行業建設項目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和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推薦技術指南,著力加強沿海地區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突出抓好《江蘇省工業園區(集中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方案(試行)》與《江蘇省溫室氣體監測工作方案(2021-2022)》落實,開展低碳城市、低碳園區等示范建設,切實做好碳市場清繳履約工作,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交流,助力我省二氧化碳排放達峰。
問:
2021年是向“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邁進的元年,南京市作為第三批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圍繞“雙碳”工作有何部署?
答:
近年來,南京市積極踐行高質量發展要求,綠色低碳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特別是過去的2020年,南京市奮力打贏了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污染防治等多場硬仗,交出了應對大戰大考的優異答卷,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8萬億元,經濟規模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躋身全國大中城市十強;污染防治成效顯著,大氣、水環境質量均列全省第一,“十三五”PM2.5平均濃度累計下降45.6%,全市域基本消除劣V類水體,碳排放強度累計下降超22%,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實現“雙贏”。
自去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30·60”目標以來,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部署推進了一系列工作:一是成立碳研院。由南京市政府聯合東南大學等單位,共同組建國內首家長三角碳中和戰略發展研究院,以碳中和愿景為目標,聚焦研究低碳發展的政策、技術及產品等,為全市低碳發展提供技術支撐。二是開展達峰研究。根據生態環境部印發的《省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編制指南》,全面摸排我市二氧化碳排放現狀及趨勢,重點圍繞能源、產業、建筑、交通、生態碳匯等5大領域,聚焦鋼鐵、化工、石化、建材、5G及數據中心等5大行業開展減排潛力分析,加緊研究制定《南京市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三是編制低碳規劃。全面梳理我市“十四五”擬新上重大項目碳排放情況,深入開展碳減排目標任務、路徑措施研究,組織編制《南京市“十四五”低碳發展規劃》。四是制定行動計劃。全面落實國家和省有關“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以雙碳目標倒排指標任務為導向,以項目化、清單化、指標化為基本要求,研究制定《南京市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目前,上述文件均已完成起草工作,正在廣泛征求意見。
下步,將按照國家、省有關“雙碳”戰略的最新要求,全面統籌碳達峰、碳中和與經濟社會發展關系,整體規劃好“碳達峰、碳中和”實現路徑,加快構建低碳發展政策體系,盡快明確低碳發展的思路、目標和重點任務,同時,加強碳排放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管理,指導涉碳交易企業有序參與國家碳市場交易,力爭在產業、能源、建筑、交通、公共管理等領域低碳轉型取得更大突破,全力打造低碳先鋒城市。
問:
全國碳市場已于今年7月16日正式開市了,我省有沒有參與相關工作?二是目前參加碳市場交易的都是哪些企業?普通老百姓能否參與?
答:
全國碳市場由北上廣深、湖北、天津、重慶、福建和我們江蘇9個省份,按照股份制聯合建設,上海、湖北作為牽頭省市,分別各占股24%,其他8個省市分別各占股9.5%,我們省由江蘇金財公司出資參與全國碳市場的聯建和管理。
目前規定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重點排放單位,是指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綜合能源消費量約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八大行業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八大行業是指電力、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民航。從2016年開始,我們對八大行業企業的2013年度到2020年度的碳排放報告開展核查工作,每年一次,并將核查數據報國家,這些數據是國家劃定行業基準線和企業分配配額的主要依據。電力行業作為首批納入碳市場交易的企業,除了年度核查排放報告外,還要進行年度配額分配和履約清繳。國家現在正在研究鋼鐵、建材、石化、有色等納入全國碳市場交易,為碳市場擴容。
除了上面提到的八大行業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綜合能源消費量約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其他行業暫不強制納入全國碳市場交易,如果這些企業有減排量的話可以通過CCER項目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規定:重點排放單位每年可以使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抵銷碳排放配額的清繳,抵銷比例不得超過應清繳碳排放配額的5%。有碳市場試點的省市可以參與試點碳市場交易。至于個人,目前暫不能參與全國碳市場開戶和交易,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中規定了“交易主體包括重點排放單位以及符合國家有關交易規則的其它機構和個人”,待下一步條例發布后,機構和個人即可參與全國碳市場開戶和交易了。
原標題:
“三問三答”深度解讀江蘇生態環境系統“減污降碳”①
“三問三答”深度解讀江蘇生態環境系統“減污降碳”②
“三問三答”深度解讀江蘇生態環境系統“減污降碳”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