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地)生態環境局:
現將《黑龍江省深入打好2021年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地表水生態環境質量提檔升級專項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嚴格執行。
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辦公室
2021年8月27日
黑龍江省深入打好2021年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實現地表水生態環境質量提檔升級專項行動方案
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省委省政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突破要求,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按照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要求,壓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解決全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落實情況大排查發現的水環境治理突出問題,推進全省水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改善,決定在全省范圍內開展2021年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地表水生態環境質量提檔升級專項行動,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工作目標
為“十四五”時期實現全省重點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覆蓋、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污水集中達標處理全覆蓋、工業企業污水穩定達標排放全覆蓋、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實施全覆蓋“4個全覆蓋”,天然河湖劣V類水體清零、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清零“2個清零”奠定堅實工作基礎。統籌做好2021年度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完成6條國家監管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完成300個建制村環境綜合整治,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15%,力爭消除2條劣Ⅴ類水體,下半年優良水體比例和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達標率有所提升(重點關注斷面見附件)。
二、工作要求
建立突出水生態環境問題發現-分析-解決工作機制,遏制水質惡化趨勢,進一步改善全省水生態環境質量。
(一)及時發現突出問題。各級監測部門按月分析監測數據,研判水質變化趨勢,判定水質惡化水體,初步鎖定屬于人為污染需重點關注的流域和區域。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按月召開水質會商,根據需要召集水生態環境、土壤生態環境、固體廢物、環評、執法、監測和信息等相關部門以及水質惡化的縣區生態環境部門,分別按照職責和日常掌握情況,分析水質惡化原因,識別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等方面突出問題。根據水質會商結果,通報、預警、約談相關地區。
(二)精準分析問題根源。被通報、預警、約談地區要對轄區內水質惡化斷面對應匯水范圍內的區域開展加密監測和調查排查,分析研判水質惡化具體問題。加密監測包括行政區界、支流入口、入河湖排污口等重要節點,確定污染主要來源。調查排查包括工業企業、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規模畜禽養殖場等排污單位是否落實“三同時”治理要求,是否按照排污許可證規定排污,工業園區是否落實規劃環評要求,畜禽散養密集區所在地縣、鄉級政府是否組織對畜禽糞便污水進行分戶收集和集中處理利用,以及農村生活污水管控和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等情況,生活垃圾、生態流量等方面問題要積極協調同級住建、水利等部門共同確定,鎖定問題癥結和責任主體。
(三)全力推動問題解決。水質惡化地區要針對具體問題癥結提出整改措施,制定水體達標方案,定期報送治理進展。各級水生態環境管理部門要根據相關地區制定的整改措施,建立轄區水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清單,明確具體問題、責任主體、整改措施、完成時限、督導部門等信息,實施銷號管理。各級水生態環境、土壤生態環境、固體廢物、環評、執法等相關部門,要采取定期調度、視頻會議等方式對口推進整治工作,協調同級住建、水利、農業農村等部門督促問題整改。各級水生態環境管理部門要組織相關業務部門和專家對轄區水質惡化明顯、治理難度較大地區,開展現場調研和指導幫扶,幫助研究對策,推進問題解決。將約談后整改依然緩慢等地區,提交相關部門按要求實施掛牌督辦、區域限批、移交問責等措施。
三、推進措施
為落實相關方面主體責任,確保專項行動取得實效,制定十項推進措施。
(一)充分發揮機制優勢。利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省河湖長制等平臺推進各地市、省直各有關部門切實履行水污染防治職責。召開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聽取各地市、各部門述職,傳導壓力,督促落后。借助省河湖長巡河,鞏固“清四亂”成果,溝通省河長辦重點督導水質惡化明顯河湖治理工作,將各地水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納入省河湖長制專項督查。
(二)實施監管制度。按月印發水環境質量狀況通報,通報各地市水質惡化斷面,對完成年度考核目標有風險的地區提出預警。對水質惡化原因剖析不精準、制定措施不合理、整改進展緩慢等地區,采取視頻調度、現場調研等方式督導地方落實治理責任。按規定對問題突出地區實施約談、掛牌督辦和區域限批。針對突出問題久拖不決的市縣實施專項督查。對水質持續嚴重惡化,影響全省水質目標地區,移交有關部門實施問責。
(三)強化目標考核和水質排名。加大對地市的考核力度,將優良水體比例和消除劣V類兩項約束性指標分別納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河湖長制考核、地市主要責任目標考核等省委省政府對地方黨委政府的考核。強化對地市水質排名,每月按照國考斷面水質情況,開展城市地表水環境質量綜合指數和優良水體比例排名,通報排名情況。將國考斷面水質信息每月提供給省河湖長制辦公室,作為對地方河湖長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標。
(四)嚴格執行流域補償辦法。按照《關于印發<黑龍江省水環境生態補償辦法(試行)>的通知》(黑財資環〔2021〕43號)要求,按月根據國考斷面監測數據計算13個地市的城市水質指數變化程度,核算扣補資金額度,函告各市(地)政府(行署),按年度扣補資金。水質惡化地市月扣繳地方財力100萬元起,最多可達1300萬元;納入全國水質排名或水質變化排名后30位的地市,當月追加扣繳500萬元;轄區內發生特別重大水環境事件,當月扣繳1000萬元。
(五)加強水質監測和會商。全面提升“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環保監管能力。布設重點流域監控點位,逐步實現重要入河排污口、重點企業、省級工業園區等監控全覆蓋,及時發現水環境問題。進一步完善監測網絡,逐步實現基本覆蓋省級市級重要水體、重要河流,省市縣界和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為分清上下游、左右岸治理責任提供依據。按月召開水質會商,研判水質形勢,分析污染成因,確認因人為污染導致水質惡化的流域和區域。
(六)加大涉水企業執法力度。以水質惡化斷面所在地區為排查整治重點。組織相關地市摸排涉水企業和園區,梳理問題清單,建立問題臺賬,實行銷號管理,嚴肅查處環境違法違規行為;針對問題整改落實不到位或監測數據持續異常地區,開展省級專項督查。開展《排污許可管理條例》落實情況檢查,對無證排污、不按證排污等違法行為嚴肅查處,直至吊銷許可,同時納入信用信息系統向社會公布。開展生態流量專項整治,檢查水利工程是否按照環評批復落實生態放流要求。
(七)發揮明察暗訪作用。重點針對水質惡化明顯流域和區域,組織開展明察暗訪,發揮“隨手拍”平臺作用,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形成監督合力。將突出水生態環境問題制作成警示短片,要求相關地方在政府常務會上播放,或以內參形式直報省委和省政府,或提請在省政府常務會上播放,推動地方黨委政府提高認識,解決一批水生態環境突出問題。
(八)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通過監測船走航、無人機航測、地面人工核查,完成松花江干流排污口排查,建立清單臺賬,強化排污口監督管理。指導各地參照生態環境部長江、黃河等流域排污口排查模式,采取無人機航測、現場人工執法排查等方式全面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獲取入河排污口信息,推動建立權責清晰、監控到位、管理規范的入河排污口監管體系。
(九)強化治理能力建設。探索建立流域數字化管控平臺,將水生態環境空間管理體系、責任管理體系、溯源管理體系等要素疊加,建立共享信息數據庫,構建水生態環境管理“一張圖”,實現受納水體-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單位全過程管理。積極轉化農田面源污染全過程控制技術集成與綜合示范等“水專項”科研成果,強化科技支撐。以大小興安嶺為主,開展自然本底影響研究,分析我省黑龍江干流上中游及區域內主要支流、嫩江源頭區域自然因素對水質的影響程度和規律。
(十)加強業務指導和服務。邀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在流域治理、生態修復、環境工程等領域專家,建立省級水生態環境保護專家庫。指導地方組建專家團隊,統攬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實施源頭治理、綜合治理、系統治理。對安肇新河、肇蘭新河等跨市界治理難度較大水體,開展省級現場幫扶,會同省級專家,幫助分析污染來源,謀劃治理措施和工程,制定治理方案,發揮專家治污作用,實現精準科學治污。
附件:
1.2021年度全省需重點保Ⅲ類斷面清單
2.2021年度全省需重點Ⅳ類提Ⅲ類斷面清單


原標題:關于印發《黑龍江省深入打好2021年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地表水生態環境質量提 檔升級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