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0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開發布《天津市“十四五”節能減排工作實施方案》,目標到2025年,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5%,能源消費總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主要污染物重點工程減排量分別達到1.6萬噸、0.04萬噸、2.08萬噸、0.99萬噸。
文件明確,未來節能減排工作要推動實施的重點工程包括:
(一)重點行業綠色升級工程。全面推進高耗能行業節能技術改造,分行業制定節能改造目標,組織實施重大節能技改項目,提高重點行業、重點企業能效水平。用好產能置換政策,引導鋼鐵企業內部退出轉爐建設電爐,一并退出配套的燒結、高爐等設備。開展鋼鐵、水泥、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石化、鑄造、平板玻璃、垃圾焚燒、橡膠、制藥等行業深度治理。推動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和工業廢水資源化利用改造。加強數據中心用能管理,持續推進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推動既有數據中心節能改造。“十四五”時期,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0%。到2025年,全域電爐鋼產能比例達到25%左右,重點行業產能和數據中心達到能效標桿水平的比例超過30%,綠色制造示范單位達到300家以上。(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委、市水務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以下均需各區人民政府落實,不再列出)
(二)園區節能環保提升工程。開展工業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綜合診斷,在綠色產業集聚、能源資源利用、清潔生產等方面查找薄弱環節,系統挖掘園區綠色發展潛力。推動園區能源系統整體優化,鼓勵優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對園區內供熱、供電、污水處理、中水回用等設施進行綠色化改造,促進各類公共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推進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提升危險廢物集中貯存和處置能力。開展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排查,重點排查以石化、化工、制藥、農藥、電子等行業為主導的涉揮發性有機物工業園區,以鑄造、磚瓦窯、耐火材料、玻璃鋼、防水建筑材料等行業為主導的產業集群,建立管理臺賬,分類推進治理改造。加強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監管。到2025年,符合條件的市級及以上重點產業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園區節能環保水平顯著提升。(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城鎮綠色節能改造工程。科學合理制定國土空間規劃,優化城市空間布局,促進職住平衡,推動城市多中心、組團式發展。倡導綠色低碳規劃設計理念,增強城鄉氣候韌性,持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有序推進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加快編制本市居住建筑五步節能設計標準,扎實推進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建設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零碳小屋等示范項目。將既有居住建筑綠色改造與老舊小區改造有機結合,推動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改造,推廣光伏發電與建筑一體化應用。因地制宜推動清潔供熱,推進余熱暖民項目。組織實施中央空調節能改造、數據中心制冷系統能效提升、園區制冷改造和冷鏈物流綠色改造等重點示范工程,大幅提升制冷系統能效水平。實施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工程。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100%,實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改造面積150萬平方米以上,建設1至2個綠色生態城區,中心城區和中新天津生態城、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天津東疆保稅港區基本建成“無廢城市”。(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資源局、市交通運輸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交通物流節能減排工程。開展綠色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優化客貨運運輸結構,推進綠色貨運、多式聯運等運輸方式,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持續提高大宗貨物和中長途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等清潔運輸比例,加快推動天津港“公轉鐵”、“散改集”雙示范港口建設,提高船舶靠港岸電使用率。建設“綠色三星”標準的天津濱海國際機場T3航站樓,一體化建設軌道交通,引導旅客換乘公共交通。推廣節能和清潔能源交通運輸裝備,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物流、環衛清掃等車輛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比例。優化車輛排放構成,提高重點行業大宗物料運輸車輛排放標準。推動鋼鐵行業使用國六或清潔能源貨車運輸鐵精礦、煤炭、焦炭等大宗物料和產品。推進先進信息技術深度賦能交通運輸,建設融合創新、先進適用的智慧交通體系。加快形成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城鄉配送點三級物流設施體系,科學有序安排物流業空間布局。加快標準化物流周轉箱推廣應用。建立快遞包裝綠色產業聯盟,推動快遞綠色包裝產品規模化應用。引導郵政快遞企業主動為消費者提供綠色包裝選項,鼓勵消費者使用綠色包裝。完善郵政快遞企業綠色采購制度,推動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發展,通過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的包裝產品使用比例每年提升10%。到2025年,基本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汽車,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占比達到25%左右,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5%以上。(市交通運輸委、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公安交管局、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委、市郵政管理局、天津港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農業農村節能減排工程。推廣應用農用電動車輛、節能環保農機和漁船,發展節能農業大棚,鼓勵農村住房采用新型建造技術、使用綠色建材、應用光伏發電系統。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統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堅持以水定產,調整優化種植業、畜牧養殖業、水產養殖業結構和布局,深入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和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行動,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管控。規范水產養殖尾水治理、排污口設置。持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升改造,完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維長效機制,提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效率。到2025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90%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8%,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均達到43%,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農膜回收率不低于85%,綠色防控、統防統治覆蓋率分別達到55%、45%,完成國家下達的大型規模化養殖場氨排放總量削減目標任務。(市農業農村委、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水務局、市市場監管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公共機構能效提升工程。以提高建筑外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和氣密性能、提升用能效率為路徑,積極實施公共機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鼓勵實施供暖系統電氣化改造,因地制宜采用空氣源、地源熱泵等清潔用能設備替代燃油、燃氣鍋爐,推進制冷系統逐步以電力空調機組替代直燃機空調機組。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選擇智能高效燈具,力爭高效照明光源使用率達到100%。鼓勵采用能源費用托管等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調動社會資本參與用能系統節能改造和運行維護,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不少于30個。率先淘汰老舊車,率先采購使用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原則上不低于30%,新建和既有停車場要配備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或預留充電設施安裝條件。持續開展示范創建活動,充分發揮公共機構示范引領作用。到2025年,力爭80%以上黨政機關建成節約型機關。(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重點區域污染物減排工程。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秋冬季攻堅行動,強化重污染天氣應對,動態更新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建立并完善非重點行業績效分級技術體系,全面實施績效分級差異化減排,提升環境精細化管理水平。持續加強面源污染等揚塵管控。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開展黑臭水體治理、入海河流水質提升、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強化控源、治污、擴容、嚴管舉措,深入實施入海河流“一河一策”。補齊水污染治理基礎設施短板,持續開展城市建成區和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建立健全黑臭水體長效管理機制。到2025年,鞏固細顆粒物(PM2.5)和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改善成效,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全域黑臭水體基本消除,12條入海河流消劣成果鞏固提升。(市生態環境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水務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交通運輸委、市農業農村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煤炭減量清潔替代工程。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持續做好控煤工作,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有序推動自備燃煤機組改燃關停,推進現役煤電機組節能升級和靈活性改造。完成30萬千瓦及以上熱電聯產電廠周邊燃煤鍋爐改燃關停任務。加強鋼鐵、焦化、化工等重點耗煤行業管理,推動工業終端減煤限煤。持續鞏固居民清潔取暖成果,依法將整體完成清潔取暖改造并穩定運行的地區劃定為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力爭比2020年提高4個百分點以上。“十四五”時期,煤炭消費量下降10%。(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工程。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電子等行業為重點,加大低(無)揮發性有機物含量原輔材料的源頭替代力度。開展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排查整治。實施儲罐及揮發性有機液體裝卸環節綜合治理,推動汽車罐車使用自封式快速接頭,鐵路罐車使用鎖緊式接頭。嚴格管控敞開液面逸散。加大石化、煤化工、制藥、農藥等行業廢水集輸系統改造力度,使用密閉管道替代敞開式集輸。按照分質處理的原則,對含揮發性有機物有機廢水系統中高濃度廢氣采用燃燒等高效治理技術單獨收集處理,萬噸級及以上原油、成品油碼頭全部完成油氣回收治理。到2025年,完成國家下達的溶劑型工業涂料、油墨、膠粘劑使用量削減比例要求。(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交通運輸委、市公安交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環境基礎設施水平提升工程。細化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目標任務,明確責任分工,制定工作措施,構建集污水、垃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于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推進城鎮排水管網建設,因地制宜開展合流制改造,雨污混接串接點及時發現及時治理,全市建成區基本消除污水管網空白區。建立完善雨水管網(井)清掏長效機制,加大汛前管網清掏力度。加快老舊管網設施更新提升,補齊處理能力缺口,推行污水資源化利用和污泥無害化處置。新擴建張貴莊、津沽等一批污水處理廠,新增污水處理能力95萬噸/日,具備處理部分初期雨水能力。完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體系和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系統。到2025年,全市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污泥無害化處置率均達到97%以上。(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城市管理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此外,文件還提出,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將健全完善政策機制。主要包括能源雙控機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標準體系建設等多個方面。
《天津市“十四五”節能減排工作實施方案》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