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借勢”,坐等復蘇。
三、
那么,好的,“內外兼修”還有一個【外】,你怎么看呢?
環保在線倒是認為,借勢能夠很好地詮釋這個“外修”的含義。等待總是很煎熬的,也顯得很被動,主動出擊又非常講究策略、布局和時機,這個時候學會“借勢”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比如從地域上說,山東要求到明年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實現年均增長10%以上,山西要求到2022年底節能環保產業營收增速達到15%,上海計劃到2025年節能產業年規模達2500億以上,江蘇則力爭2025年節能環保主營業務收入達萬億,抓住這些有明確目標的環保產業發展高地,機會相對就多得多。
話分兩頭,“十四五”時期開展“無廢城市”建設的城市名單將11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納入進來,唐山、晉城、包頭、宿遷、麗水、銅陵、撫州、南陽、宜昌、惠州、綿陽、普洱、天水、克拉瑪依......閉眼入,固廢相關的掘金點不會少。
同樣是地域,《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還是新鮮熱乎的,下沉市場的爭奪對于之前總抱怨“大城市業務幾乎都被那么幾家包圓”的中小微企業來說,難道不是“換道超車”的機會嗎?這也是另類意義上的“專”,在廣大縣城區域埋下“星星之火”,未來5到10年,誰能真正入主“縣城”,可還沒有定數。
再比如從細分賽道上突破,固廢的考慮一下建筑垃圾和危廢都是不錯的選擇。危廢不用說,生態環境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都聯合開展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的專項行動3年了,這態度很明朗了。不過相對危廢處置的高技術門檻,建筑垃圾資源化對部分企業來說也許更合適。前段時間,長安一項拆除工程-3877萬中標的消息震驚四座,文件中一句“所有拆除的廢料歸中標人所有”讓不少人暗暗揣測,這之中的利益到底有多誘人。
為此,環保圈專門進行了估算,光是一個“SC6350焊接線至面漆線廊道(棚)”拆出的約百噸鋼筋價值就有數十萬,那還有冷卻塔、二級廢水處理池、空壓站、儲運鏈廊道等拆除的鋼筋,此外還有什么電表、地板磚、塑料管、鋁線,就連門框據說都能賣到幾塊錢一平。如果更進一步,拆除廢料制成再生骨料、再生磚、再生混凝土等再生品,又是一筆收入。
換個賽道,繼“支持碳減排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重大項目建設2000億元”之后,央行又宣布增加1000億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額度,這個消息聲音不小吧。清潔煤炭,對于目前能源結構不可能一步到位,又非常需要從燃煤行業身上要“碳指標”的情況,稱得上是能夠暫時實現“魚與熊掌兼得”的方案,有基礎有條件的“加個餐”就很合適。
繼續捋過去,新污染物,這也不是個陌生詞了,環境監測企業的機會這不就來了。生態環境部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未來會加大新污染物治理,近期《水質 6種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的測定 液相色譜-三重四極桿質譜法》、《土壤和沉積物 20種多溴聯苯的測定 氣相色譜-高分辨質譜法》兩項首發國標均對新污染物監測提出了具體要求。EDCs、PPCPs、PFCs、BFRs……相信“蹲點”的企業早已找到了下一個新品的靈感。
四、
借勢之余,環保中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的關鍵因素——現金流,也不妨搭一波“綠色金融”的順風車。
“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公開的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綠色信貸余額增長至15.9萬億元,這與我國信貸制度不斷向節能環保類產業開放“綠色通道”,并竭力擇優支持中小微企業有很大的關聯。那么于市場端,ESG投資廣受資本青睞,公開數據稱,2021年泛ESG公募基金的發行規模超過5000億,同比增長了1倍還多。
當然,我們把這項放在【內外兼修】后面也意味著,只有優質資源才能獲得更多青睞,算是帶來了良性循環。而環保市場的發展,必不能離開社會資本面的支撐,無論是ESG投資,還是尋求上市,尤其是以服務中小企業為初衷的北交所,都會是“活下來”的環保中小微企業再度升華和蛻變的渠道。
嘿,我們又繞回了“活下來”這個詞。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問,環保中小微企業“活下來”真的重要嗎,畢竟環保領域10%的企業貢獻了8、9成的營收。
那來聽聽工信部怎么回應——“中小企業發展與地區宏觀經濟主要指標正相關”、“中小企業發展促進地區GDP增長”、“中小企業發展顯著提高地區稅收收入”、“中小企業創新顯著推動地區經濟增長”、“中小企業發展提高居民收入推進共同富裕”——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中小企業強,地區經濟才會強。
所以,業界為什么呼吁“請活下去等復蘇”,借用開頭提到的文章所說, “今天很難過,明天可能會更好,活過去就有機會。但你如果熬不過今年,那你就沒有機會了”。其實有時候,信念比信心更重要,我們都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