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污染物和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統籌融合,促進應對氣候變化與環境治理協同增效,充分發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在減污降碳源頭上的防控作用,江蘇省生態環境廳于2021年12月印發了《江蘇省重點行業建設項目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指南(試行)》(以下簡稱《碳指南》)。
《碳指南》實施以來,全省已有10個項目在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中設置了碳排放專章,涵蓋了鋼鐵、電力、化工、印染等行業。根據《碳指南》,碳排放專章一般包括五方面內容:
一是總則。包括評價依據、評價標準、評價范圍以及建設項目碳排放政策符合性分析等內容,重點分析建設項目碳排放與相關政策的相符性,確定碳排放核算邊界,選擇合適的碳排放績效作為評價標準。
二是分析碳排放水平。包括碳排放源分析、碳排放源強核算以及碳排放水平評價等內容,重點識別碳排放源,從燃料燃燒排放、工業生產過程排放、凈購入電力和熱力排放三個方面,開展碳排放量核算,分析建設項目二氧化碳排放水平。
三是論證碳減排措施及其可行性。包括擬采取的碳減排措施以及碳減排措施的經濟技術可行性,重點是提出針對性的碳減排措施,分析論證措施的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
四是制定碳排放管理與監測計劃。包括排放清單及管理要求和監測計劃,重點是編制建設項目二氧化碳排放清單、明確管理要求,提出建立碳排放量核算所需參數的相關監測計劃和管理臺賬的要求。
五是給出碳排放評價結論。從碳排放政策符合性、碳排放情況、減污降碳措施及可行性、碳排放水平、碳排放管理與監測計劃等方面進行總結,明確建設項目碳排放水平是否可接受的結論。
從實施情況看,建設單位強化了碳減排責任主體意識;評價單位通過編寫碳排放專章,積累了實戰經驗;評估單位通過評估碳排放專章,更加規范了碳評價要求;審批部門通過碳排放專章,掌握了項目碳排放水平,嚴控重點行業項目準入。但《碳指南》實施過程中,還存在碳排放績效數據不足、碳減排措施針對性不強、培訓不到位等問題。
下一步,省生態環境廳將重點開展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研究制定碳排放績效。積極參與生態環境部等組織的碳排放績效研究,重點開展鋼鐵、水泥、火電、印染等行業碳排放績效研究,適時發布具有江蘇行業特征的碳排放績效。
二是推進先進碳減排技術措施應用。搜集、調研省內外已實施的碳減排工程案例,從投資、工藝、規模、成效等方面進行評估,篩選出適合江蘇重點行業的碳減排技術并推廣應用。
三是完善激勵獎懲措施。積極爭取財政資金支持減污降碳工程項目建設、技術產品研發應用。大力推行“環保貸”,引導金融機構加大環保企業信貸支持力度,降低企業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加大對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碳減排類項目的支持力度。
四是加強對開展碳評價項目跟蹤落實。定期調度并督促重點行業項目碳減排措施落實,及時開展降碳效果評估。跟蹤碳排放管理與監測計劃,對項目碳排放情況進行有效監管。
五是加強宣傳培訓力度。省生態環境廳將面向全省審批人員、評估人員、技術人員開展一次《碳指南》培訓,明確工作程序、內容及要求,并對工作中遇到的難點、疑點進行解答,積極推動《碳指南》有關要求落到實處。
原標題:江蘇省重點行業建設項目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開局順利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