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行業交流進步,便于行業同儕互學互促,推動中國環境產業轉型升級。E20環境產業圈層特推出《水務行業優秀案例匯編》,匯集了近200例案例,涉及村鎮污水治理、工業廢水治理、工業園區廢水治理、水環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網、再生水回用、污泥處理處置等領域。
項目名稱 :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1200m³/d廢水處理項目
推薦單位:上海在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參與環節:工程總包+設備材料供應
項目所在地:浙江省/臨海市
項目概況
污水處理規模(1200m³/d)。
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廢水處理項目包含:原料藥生產高濃廢水、一般廢水、制劑廢水以及生活廢水,合計1200m³/d。出水達到浙江省環保廳要求的《化學合成類制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1904-2008)中新建企業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再納入臨海市江南污水處理有限公司進行二級處理。
廢水納管標準 單位:mg/L(pH值除外)
高濃廢水預處理采用:“高濃收集池+脫溶脫鹽+高濃調節池+兩級IC厭氧反應器+沼氣生物脫硫+火炬”組合工藝。
主體生化采用“綜合調節池+氣浮+水解酸化+缺氧池+好氧池+MBR膜池”組合工藝。
深度處理采用“臭氧催化氧化+反硝化濾池+生物活性炭濾池+砂濾”組合工藝。
示范意義
本項目的建成,廢水排放需達到《化學合成類制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1904-2008)中新建企業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證明針對此類難降解的化學合成藥廢水,本工藝路線是可行的,不再受制于選擇產生大量危廢的傳統芬頓工藝作為高濃廢水預處理以及深度處理工藝。
項目亮點介紹
(1) 實施效果
高濃廢水預處理采用脫溶脫鹽去除廢水中大部分有機物、鹽分后,經過兩級IC反應,平穩運行下,兩級厭氧的COD去除率達到70%左右;與傳統厭氧工藝相比,有機負荷更高,抗沖擊負荷能力強,運行穩定性好,基建投資省,占地面積少。
主體生化中采用A/O(MBR)工藝,運行過程COD去除率可達到85%-90%,且出水水質優質穩定;較傳統生化工藝剩余污泥產量少,降低污泥處理費用。
深度處理采用“臭氧催化氧化+反硝化濾池+生物活性炭濾池+砂濾”組合工藝,運行過程中難降解COD去除率可達60%左右,將末端COD由150mg/L降低至61mg/L,在保證出水達標排放的同時又避免產生廢渣等二次污染。
運行采用全自動控制,節省人工操作,運行穩定。
(2) 社會效益
IC厭氧反應器作為高濃廢水預處理減少外運處置污泥量。
臭氧催化氧化作為深度處理,沒有廢渣產生,避免了廢渣二次處理帶來的問題。
(3) 生態效益
該項目建成,減少了廢水外排COD、TN和TP含量,從而降低后續污水廠處理的壓力,同時減少了污泥外運處置的量。
項目技術工藝/裝備簡介
(1) 技術工藝/裝備名稱
l IC厭氧反應器。
l A/O(MBR)工藝。
l “臭氧催化氧化+反硝化濾池+生物活性炭濾池+砂濾”組合工藝。
(2) 工藝/裝備原理
l IC厭氧反應器
IC厭氧反應器是為克服UASB反應器所存在的處理中低濃度廢水負荷及大量產氣所造成的污泥流失的問題而研究開發的。因而,IC反應器不僅更適宜中、低濃度廢水處理,同時在處理高濃度廢水時,其運行負荷及處理能力高。處理對象: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城鎮污水的污泥、動植物殘體及糞便等。
a. 酸發酵——提供易生物降解的基質。
b. 甲烷發酵——進一步降解有機物和生產氣體燃料。
l A/O(MBR)工藝
A/O(MBR)工藝指在出水端設置膜生物反應器。MBR是一種由膜分離單元與生物處理單元相結合的新型水處理技術。以膜組件取代傳統生物處理技術末端二沉池,在生物反應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濃度,提高生物處理有機負荷,從而減少污水處理設施占地面積,并通過保持低污泥負荷減少剩余污泥量。主要利用膜分離設備截留水中的活性污泥與大分子有機物。膜生物反應器系統內活性污泥(MLSS)濃度可提升至8000~10000mg/L,甚至更高,污泥齡(SRT)可延長至30天以上。膜生物反應器是一種高效膜分離技術與活性污泥法相結合的新型水處理技術,充分利用膜的高效截留作用,能夠有效地截留硝化菌,完全保留在生物反應器內,使硝化反應保證順利進行,有效去除氨氮,避免污泥的流失,并且可以截留一時難于降解的大分子有機物,延長其在反應器的停留時間,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分解。應用MBR技術后,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可達:COD≥93%、SS=100%。產水懸浮物和濁度幾近于零,處理后的水質良好且穩定。
l “臭氧催化氧化+反硝化濾池+生物活性炭濾池+砂濾”組合工藝
臭氧催化氧化在臭氧氧化基礎上在反應器內添加催化劑方式與臭氧聯合作用對廢水進行催化氧化。添加催化劑的主要作用有兩種:一是利用催化劑的吸附作用先吸附有機物至催化劑表面區域,增加臭氧與有機物接觸幾率;二是催化活化臭氧分子,提高臭氧分解產生•OH的速率,取得更好的氧化效果。
曝氣生物濾池是適用于廢水深度處理工藝。其技術特征是在池體內充填填料作為微生物載體,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積,可附著很大的生物量,通過鼓氣充氧,利用生物膜降解廢水中的有機物、氨氮等。
考慮到末端廢水中的TP含量已不高,因此,在本次改造中采用“混凝+砂濾”的方式去除廢水中的TP。通過砂濾去除水中各種懸浮物、以及其他微細顆粒從而實現剩余TP深度處理,最終保證出水達標排放。
(3) 工藝/裝備特點
l IC厭氧反應器:
a. 有機負荷高。內循環提高了第一反應區的液相上升流速,強化了廢水中有機物和顆粒污泥間的傳質,使IC厭氧反應器的有機負荷遠遠高于普通UASB反應器。
b. 抗沖擊負荷能力強,運行穩定性好。內循環的形成使得IC厭氧反應器第一反應區的實際水量遠大于進水水量,例如在處理與啤酒廢水濃度相當的廢水時,循環流量可達進水流量的2~3倍;處理土豆加工廢水時,循環流量可達10~20倍。循環水稀釋了進水,提高了反應器的抗沖擊負荷能力和酸堿調節能力,加之有第二反應區繼續處理,通常運行很穩定。
c. 基建投資省,占地面積少。在處理相同廢水時,IC厭氧反應器的容積負荷是普通UASB的4倍左右,故其所需的容積僅為UASB的1/4~1/3,節省了基建投資。加上IC厭氧反應器多采用高徑比為4~8的瘦高型塔式外形,所以占地面積少,尤其適合用地緊張的企業。
l A/O(MBR)工藝:
a. 出水水質優質穩定
由于膜的高效分離作用,分離效果遠好于傳統沉淀池,處理出水極其清澈,懸浮物和濁度接近于零,細菌和病毒被大幅去除;同時,膜分離也使微生物被完全被截流在生物反應器內,使得系統內能夠維持較高的微生物濃度,不但提高了反應裝置對污染物的整體去除效率,保證了良好的出水水質,同時反應器對進水負荷(水質及水量)的各種變化具有很好的適應性,耐沖擊負荷,能夠穩定獲得優質的出水水質。
b. 剩余污泥產量少
該工藝可以在高容積負荷、低污泥負荷下運行,剩余污泥產量低(理論上可以實現零污泥排放),降低了污泥處理費用。
c. 占地面積小,不受設置場合限制
生物反應器內能維持高濃度的微生物量,處理裝置容積負荷高,占地面積大大節?。辉摴に嚵鞒毯唵巍⒔Y構緊湊、占地面積省,不受設置場所限制,適合于任何場合,可做成地面式、半地下式和地下式。
d. 可去除氨氮及難降解有機物
由于微生物被完全截流在生物反應器內,從而有利于增殖緩慢的微生物如硝化細菌的截留生長,系統硝化效率得以提高。同時,可增長一些難降解的有機物在系統中的水力停留時間,有利于難降解有機物降解效率的提高。
e. 操作管理方便,易于實現自動控制
該工藝實現了水力停留時間(HRT)與污泥停留時間(SRT)的完全分離,運行控制更加靈活穩定,是污水處理中容易實現裝備化的新技術,可實現微機自動控制,從而使操作管理更為方便。
l “臭氧催化氧化+反硝化濾池+生物活性炭濾池+砂濾”組合工藝
通過臭氧催化氧化提高廢水可生化性,為后續生化系統提供碳源,節省外加碳源量。采用臭氧催化氧化工藝,不產生污泥,從而節省污泥處置費。
(4) 應用領域
可應用于處理難度高的化學合成藥廢水,本工藝路線系統占地小、污泥量產生少、出水穩定、運行費用低。(注:原文有刪改)
原標題:【案例】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1200m³/d廢水處理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