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氣質量顯著改善,水環境質量創十年來最好水平,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更加牢固。日前,四川各地紛紛梳理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舉措與成效,并召開“生態文明建設”專場新聞發布會,介紹這十年來生態文明建設所取得的成效。今天,一起來看阿壩州“成績單”。
近日,阿壩州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生態文明建設專場新聞發布會。州人民政府副州長陶鋼介紹了阿壩州十年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成果。州生態環境局、州發改委、州自然資源局、州住建局、州林草局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并回答記者提問。
黨的十八大以來,阿壩州堅定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之大、執法督察尺度之嚴、環境改善效果之好,前所未有,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生態屏障明顯鞏固。實施“一屏四帶、全域生態”戰略,發布“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優化成果,開展“七大保護”行動,實施“七大治理”工程,守好“中華水塔”,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更加牢固。目前,全州共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67.7萬公頃、濕地公園1.1萬公頃,建成黃河生態防護帶56.9公里6678畝。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2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1個、省級生態縣1個、國家級生態鄉鎮16個、省級生態鄉鎮48個、州級生態村587個。
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實現“綠水長流”,水質監測點位由4個提升至41個,水質感知網絡不斷健全完善,映秀出境斷面水質,黃河支流白河、黑河斷面水質由Ⅲ類提升至Ⅱ類。17個國控、11個省控斷面水質全面達到Ⅱ類以上標準,岷江、嘉陵江出境斷面水質均達Ⅰ類,水質排名位列全省第三。實現“空氣常新”,采取“控揚塵、控尾氣、控燃燒、控油煙”舉措,差異化治理城鎮工業企業集中區、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大氣環境,全州環境空氣質量優良100%,大氣環境質量全國排名躍升至13位,全省排名由第2名提升至第1名。實現“青山常在”,堅持垃圾處理、固廢處置協同發力,建成垃圾處理設施23個、醫廢處置中心2個、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中心2個;完成5家涉重企業、9個尾礦堆場、8個礦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治。2016年“土十條”實施以來,11個省考監測點位,均達到Ⅱ類以上標準。
服務發展明顯增效。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領、優化和倒逼作用,主動服務環評審批,主動融入“雙碳”戰略,主動探索價值實現,推動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雙向轉化通道日益拓寬。目前,全州每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常年低于0.20噸,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有4年低于零值。全州林業碳匯量約977萬噸,可開發資源量約98萬噸,基于近期成交價的可開發價值約4884萬元。
督察執法監管明顯進步。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零容忍執法,重拳整治生態環保違法違規行為。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523件,罰款4916.5萬元。出實招排查,自2017年,接受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以來,先后召開州委常委會會議20余次、州政府常務會20余次,部署生態環境清查整改工作,開展州級排查25次,發現并納入州級建檔管理的新問題790余項。重整改質量,全州1892項環保督察整改任務,已完成1784項,完成率94.3%,移交生態環境案件35件,275人分別受到黨紀、政紀或組織處理。
維護安全能力明顯提升。面對自然地質災害多發頻發的情況,認真較真防范風險,及時掌握突出環境事件苗頭性、趨勢性、敏感性信息,辦理群眾信訪舉報755件,辦結率達100%。建立隱患臺賬,逐一予以解決,突發環境事件數量下降趨勢明顯,重特大突發生態環境事件零發生。有力有序應急處置,圍繞不同區域維護生態安全的難點,建立黃河、大渡河、岷江、涪江、嘉陵江5大流域聯防聯控機制,有效應對九寨溝地震、馬爾康地震等引發次生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群策群力協同保護,弘揚生態文化、傳播生態理念,召開新聞發布會12場,辦理生態損害賠償案件11件,環保設施對外開放120余次,普法宣講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上千次、兩微一網發稿破萬篇,生態環境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推動全民參與、共同守護阿壩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
四川日報、四川廣播電視臺,州新聞傳媒中心,馬爾康市融媒體中心等媒體參加發布會。
來源:阿壩生態環境
原標題:阿壩州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年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成果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