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8日,生態環境部公布第八批生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領域),涉7起違法事件。此前,第七批是土壤環境違法、新化學物質領域,第六批是環境影響評價管理領域,第五批是舉報獎勵領域,第四批是自動監控領域,第二批是排污許可領域,第一批是優化執法方式領域,而第三批也是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領域。
看,通報的典型案例中,危廢處置違法算得上典型中的典型了。
第三批公布了9起,涉及非法處置廢舊電瓶,非法傾倒HW39含酚廢物,非法處置廢礦物油,跨區域非法傾倒二次鋁灰,非法傾倒含油泥漿,非法拆解廢鉛蓄電池等等。這次公布的則涉及油水混合物(HW09類危險廢物),危廢900-041-49,廢礦物油,天然氣脫硫產物,廢油漆渣、廢油漆桶,廢鉛蓄電池等,已有14人判刑,合計抓獲了120多人,涉案企業約29家。
其中山東棗莊案打掉存儲窩點11個,查扣8000余噸危險廢物,挽回各類經濟損失1億余元;四川遂寧案兩家公司分別被罰款200萬,5名被告人判刑3到6年并罰款3萬至50萬不等;湖南郴州案涉案廢鉛蓄電池來源涵蓋6省10余縣市,總重量達到5000余噸。
從這些被曝光的案件中也能看出,目前在打擊危廢處置違法犯罪行為方面,有4個特點:
1、高科技助力
多個典型案例都提到了先進偵查方式與追蹤手段的應用,比如信息整合的深度研判,搭載了熱成像功能的無人機的偵查,大數據精密智控預警平臺的溯源追蹤等等。
“黑科技”為我國環境執法“插上了翅膀”,安上了“千里眼”、“順風耳”,無論是響應速度,還是偵查效率,都有大幅提升,也為針對環境污染這種“隱蔽性、滯后性”違法行為的查處,生態環境破壞的及時干預提供了更有力的武器。
2、聯動執法
“生態環境部門+公安機關+檢察機關”這樣的組合現在已經并不少見了,而跨區域,跨市,跨省聯合辦案也越來越普遍,甚至信息共享,平臺兼容為聯合執法和聯防聯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九龍治水”治不好水,單打獨斗也管不好危廢,危險廢棄物非法傾倒也時常會出現跨區域,跨界這樣的情況,因此無論是地域聯合還是部門聯合都是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的必經之路。另外,多起案例都提到了邀請公安、檢察機關提前介入案件偵查工作的行為,并提出可健全相關機制,以謀求更有效和及時的效果,比如固定證據。
3、群眾舉報
被偵破的多起案件中都不乏群眾提供的線索,當前環境執法講求的協作已經不局限于部門協作以及地域協作了,民眾參與的重要性是可見的,這從各大省市紛紛出臺環境污染有獎舉報規定就能看出,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
而在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方面,一邊要持續進行生態環境保護的科普教育,一邊也要從保障安全,樹立正面形象等方面著手鼓勵,像漯河案件,舉報人獲得了5000元的獎勵。
4、嚴厲處罰
上述說到了具體的判刑,罰款,其嚴厲程度可見一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責任是入了民法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明確規定: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同時,有4大行為之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具體的四項行為詳見刑法)。
標準趨嚴,執法加碼是當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常態,危險廢棄物因其特殊性和極大危害性更需要嚴格監管。國家和地方也在摸清危廢底數,規范危廢處置行為,打擊違法行為幾個層面同時發力,帶來的震懾作用有目共睹。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