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作為高效低碳的終端能源、智慧靈活的儲能載體、綠色清潔的工業原料,是有望帶動十萬億級規模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11月4日,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省發改委、省能源局印發了《
關于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
一、起草過程
2022年3月,《湖北省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經省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由省發改委、省能源局印發實施。根據省政府部署要求,為加強對氫能產業發展的扶持與引導,省發改委牽頭起草了《若干措施》,召開了氫能重點企業座談會、征求了省直部門意見并充分吸收采納,經省政府專題會議、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二、總體考慮
《若干措施》緊緊圍繞全省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及發展戰略,進一步明確工作抓手、細化具體措施,搶占氫能產業新賽道,打造氫能全產業鏈生態,全面推進氫能強省建設。
一是突出重點,強化工作抓手。圍繞我省氫能產業發展規劃確定的五大工程,在氫能產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中,重點抓核心技術攻關、國內外優勢企業和人才引進;在產業鏈培育壯大工程中,重點抓氫能產業投資、龍頭企業培育;在基礎設施補短板工程中,重點抓創新支持氫氣制取、加氫站建設;在氫能應用試點示范工程中,重點抓汽車船舶推廣應用、交通示范應用、工業和發電領域應用;在氫能標準化智慧建設工程中,重點抓標準制定、檢測試驗平臺建設。
二是對標先進,加大支持力度。學習借鑒北京市等先進地區已出臺政策,針對氫能產業還處于導入期,技術水平不高、基礎設施不足、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堵點痛點,通過集成各級財政資金、省預算內投資資金、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資金、省科技創新專項資金等,對氫能產業“制、儲、運、加、用”全鏈條的重點環節給予支持,補到關鍵處,力度和覆蓋面不弱于相關省市已出臺的政策,助力氫能產業加速進入成長期。
三是健全機制,形成工作合力。明確各項政策措施的責任單位,將氫能汽車推廣等目標分解到各市州政府,發揮中央企業、省屬企業的支撐引領作用。支持武漢市牽頭申報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將氫能產業發展納入全省突破性發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優勢產業專項工作機制,建立氫能產業聯席會議制度、工作專班制度、聯絡服務機制、評估督導機制。搭建氫能產業協作聯盟等服務平臺。
三、主要內容
《若干措施》從產業政策、科技創新、審批服務、財稅金融和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了12條政策措施,以加強對全省氫能產業發展的扶持與引導。
一是聚焦產業壯大,構建全省氫能產業體系(第1、2條)。《若干措施》提出重點發展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積極發展氫燃料電池船舶,創新發展氫燃料電池發電和供熱裝備,對重大項目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資金中給予貼息支持,在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以及制氫、加氫、儲運設備等關鍵節點布局,對企業擴大銷售規模給予獎勵。
二是聚焦制儲運加,構建氫氣供應保障體系(第3、4、5條)。《若干措施》提出在氫氣制取方面,科學利用工業副氫,支持開展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試點,給予新能源發展指標獎勵,遠期探索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制氫。在氫氣儲運方面,對高壓氫氣/液氫存儲、運輸企業給予設備投資補助。在加氫站建設方面,優先沿“漢十”“漢宜”“武黃”等重點高速公路網絡高速服務區,建設10座省級加氫綜合示范能源站。鼓勵利用現有加油站、加氣站改建或擴建加氫設施。對前50座加氫站按照最高200萬元/座標準給予投資補助。
三是聚焦氫能應用,打造氫能示范應用經典場景(第6、7、8條)。《若干措施》提出打造三大氫能應用場景,一是支持氫能汽車推廣應用,對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達到年度增量目標的市州政府每年給予獎勵。二是圍繞重點城市選取試點線路拓展交通應用,在三大都市圈建設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物流循環示范圈、城市群客運走廊、多港聯運貨運專線。三是推動在工業、發電領域的應用,積極推動氫能在冶金、建材、化工等工業領域融合發展,支持燃氣摻燒氫氣、氫儲能參與調峰等示范。
四是聚焦科技創新,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發展體系(第9、10條)。《若干措施》提出強化技術儲備,重點推動氫燃料電池整車(船)集成、有機液體儲氫、可再生能源制氫、氫能安全等技術創新,鼓勵省內企業承擔氫能領域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參與氫能標準研究制定,開展技術攻關,落實人才引進和科技創新的獎勵政策等。
五是聚焦金融扶持,構建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的發展環境(第11條)。《若干措施》提出發揮省屬企業平臺公司、省級國資基金引導作用,引導社會資本通過產業基金等形式參與氫能產業發展。建立金融機構與氫能產業項目融資對接機制,加強氫能企業上市服務,為全省氫能產業示范應用和產業化推廣提供資金支持。
六是聚焦優化服務,構建有利于氫能產業加快發展的體制機制(第12條)。《若干措施》提出明確全省各級政府、部門工作責任,建立完善工作機制,發揮產業聯盟作用,做好做實氫能產業重大項目、龍頭企業服務。
原標題:【文字解讀】《關于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