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落實上位法規定,細化和規范廣州碳普惠管理的必然要求。生態環境部等7部門《關于印發<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的通知》(環綜合〔2022〕42號)明確提出“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眾參與機制。”《廣東省碳普惠交易管理辦法》(粵環發〔2022〕4號)規定“各地級以上市生態環境部門配合做好碳普惠管理相關工作,可根據實際情況組織開展本市碳普惠創新發展工作。”《廣州市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第95號)第十六條規定“推進碳普惠體系建設,建立商業激勵、政策鼓勵及市場交易相結合的低碳行為引導機制,采取措施為碳排放交易提供便利。”廣州市生態環境局為落實有關辦法和規定,推進碳普惠發展工作,有必要制定《辦法》。
二是貫徹綠色發展理念,鼓勵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舉措。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重要內容。廣州作為常住人口接近2000萬人的超大城市、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國家中心城市,有必要從多方面探索,鼓勵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碳普惠將低碳行為的減碳量進行量化核算和激勵,有利于帶動民眾廣泛參與低碳行動,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三是規范自愿減排項目,鼓勵碳減排、碳中和實施的制度保障。國家溫室氣體核證自愿減排量和廣東省碳普惠核證減排量的申報范圍較窄、門檻較高,我市能成為核證減排量的項目較少。從我市自2016年開展廣東省碳普惠制試點的工作經驗來看,有必要制定《辦法》,激勵更多的自愿減排項目的開發和碳減排、碳中和實施。
二、《辦法》主要內容
《辦法》編制堅持問題導向,在《廣東省碳普惠交易管理辦法》的基礎上,提出廣州市碳普惠方法學、減排量的申報和備案,規范使用自愿減排量抵消碳排放的要求,并提出鼓勵政策。《辦法》共18條,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辦法》的制定目的、基本原則、部門職責、管理平臺等內容。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是我市碳普惠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門,市直各部門按照各自職能范圍鼓勵支持碳普惠工作開展。依托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廣州碳普惠自愿減排注冊登記平臺對廣州市碳普惠自愿減排量進行管理。
(二)規定廣州市碳普惠方法學開發、自愿減排量申請和登記的流程和要求。
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組織可編制廣州市碳普惠方法學。項目業主以自愿原則依據廣州市碳普惠方法學申報廣州市碳普惠自愿減排量。
1.申報廣州市碳普惠方法學
2.申報廣州市碳普惠自愿減排量
(三)規定使用自愿減排量抵消碳排放的有關要求。
鼓勵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組織購買廣州市碳普惠自愿減排量抵消碳排放。用于抵消碳排放或實施碳中和的廣州市碳普惠自愿減排量,應在廣州市碳普惠自愿減排注冊登記平臺注銷。鼓勵措施:1.市生態環境局定期組織廣州市碳普惠自愿減排優秀主體和案例評選;2.市生態環境局在年度企業環境信用評價中予以適當鼓勵,市級相關行業部門在評先評優、項目和資金安排等方面予以適當鼓勵;3.鼓勵金融機構開發基于碳普惠、自愿減排項目、碳中和行動等碳減排工具產品和服務,降低碳減排項目融資成本,探索開設個人碳賬戶、發行碳信用卡等。
(四)規定信息披露、區域合作等內容。
市生態環境局定期在官方渠道公開有關情況,接受公眾監督。探索開展區域合作,與有關市場機制、減排機制積極對接。
(五)包括用語解釋、解釋權限及施行日期。
本辦法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