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陽泉市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直各單位:
《陽泉市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實施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陽泉市人民政府
2023年1月18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陽泉市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實施方案
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決策部署,深入貫徹《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立健全我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實施意見》(晉政發〔2022〕12號),促進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現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建立健全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投資、綠色建設、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生活、綠色消費等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推動我市綠色發展邁上新臺階。
(二)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市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進一步優化,綠色產業比重逐步提升,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續減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能源體系、生產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逐步形成。到2035年,綠色發展內生動力顯著增強,綠色產業規模邁上新臺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生態環境根本好轉。
二、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三)推動傳統能源綠色轉型。繼續支持傳統能源特別是煤炭、煤電發揮兜底保障作用。結合我市煤礦地質賦存特點,因地制宜開展充填開采、無煤柱、小煤柱開采等綠色開采試點,逐步推廣綠色開采工藝應用,加快西上莊、盂縣坤寧綠色現代礦井建設。統籌把握煤電項目建設和電力供應安全,加快推動煤電向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并重轉型。按照省委“上大壓小、產能置換、淘汰落后、先立后破”部署安排,加快推進華陽建投陽泉熱電2×66萬千瓦項目建設,提升我市大容量、高參數、低污染煤電機組占比。實施城鄉配電網建設和智能升級計劃,推進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支持河坡電廠開展低熱值煤高效燃燒與靈活發電技術研究與示范。
(四)大力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兼顧市場引導和政府調控,統籌規??偭?、市域布局、指標配置,因地制宜加快我市光伏風電規模開發。充分利用農村屋頂可利用面積、工商業廠房、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閑置屋頂資源,建設分布式光伏項目。在盂縣、郊區試點基礎上積極推動全市屋頂分布式光伏,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到“十四五”末,風電裝機達到146.8萬千瓦,裝機占比達到12.45%,光伏發電達到323.3萬千瓦,裝機占比達到27.41%,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占比達到43%。提出我市氫能產業發展思路,探索可再生能源制氫。研究盂縣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新模式,加強地熱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互補綜合利用。
(五)推進抽水蓄能和新型儲能。推動盂縣上社14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盡快取得核準并開工建設,爭取盂縣梁家寨14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由國家抽水蓄能中長期規劃儲備項目調整為重點實施項目,開展平定30萬千瓦小型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研究,形成滾動接續良好局面。推進新型儲能規?;l展,支持各縣區招引、建設獨立儲能設施,推動儲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分布式發電、能源互聯網等領域示范應用。
三、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
(六)推進工業綠色升級。強化產業準入和落后產能退出,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堅持節能優先,強化能源消費強度約束性指標管控,有效增強總量管理彈性,倒逼煤電、化工、有色、建材等行業實施綠色化改造。支持高新區申報我省“十四五”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示范園區。用好國家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國字頭”招牌,積極推進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十四五”基地新增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60%以上。重點推進盂縣裕光電廠固廢規?;C合利用、山西中科泓源循環利用研發示范基地、歐冶鏈金山西瑞賽格公司盂縣廢棄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建設。依法公布應實施清潔生產審核的重點企業名單,指導督促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同時強化對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的評估驗收。深化“散亂污”企業整治,強化排污許可執法監管。
(七)加快農業綠色化發展。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和管理,到2025年,打造綠色有機農產品70個。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到2025年,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農膜回收率達到85%以上。強化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到2025年,全市建成高標準農田36萬畝。發展林草循環經濟,做優做強林草產業,重點發展經濟林和林下經濟,實現栽培品種化、生產規模化、管理標準化、產品品牌化。大力發展有機旱作農業,推廣旱作節水技術,持續實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廣陽泉市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五大行動”。實施化學農藥、獸用抗菌藥減量化行動。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盂縣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依托我市土壤富硒優勢,大力發展富硒產業。圍繞“泉養、動養、療養、夏養、文養”,加快構建溫泉康養、砂器養生、健康藥食、養老服務、健身休閑等獨具陽泉特色的康養體系,推動梁家寨、冠山等一批康養小鎮建設,打響“晉東漾泉,四季康養”品牌。
(八)提高服務業綠色化水平。鼓勵有條件的商貿企業開展綠色商場創建,倡導酒店、餐飲等行業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開展家電家具以舊換新,有條件的縣(區)對淘汰舊家電家具購買綠色智能家電家具給予補貼。推動汽修、裝修裝飾等行業使用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原輔材料。加快信息服務業綠色轉型,鼓勵數據中心運營企業應用先進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到2024年,全市數據中心平均能耗基本達到1.3以下,比省下達任務提前一年。推進會展業綠色發展,探索發展以會帶展、以展促會模式,創新“線上會展”模式,探索線下線上同步互動、有機融合的辦展新模式。
(九)培育壯大綠色環保產業。加快培育市場主體,依托重點龍頭企業,推動一批固廢處置的牽引性項目建設,積極推進山西中科泓源循環利用研發示范基地、山西得旺
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脫硫石膏資源化綜合利用等項目建設。建立健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庫與升級庫,支持中小企業參與生態環保項目建設。按照省統一安排部署,推進合同能源管理,引導高耗能行業通過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實施節能改造。推行合同節水管理,逐步將合同節水管理納入我市對各縣(區)年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工作考核。培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新模式,探索開展以環境治理效果為導向的環境托管服務。
(十)提升產業園區循環化水平。鼓勵園區推進綠色工廠建設,實現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建材綠色化。支持我市高新區申報“十四五”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示范園區,做好園區內能耗雙控工作,力爭到2025年,高新區能耗強度控制在0.4噸標準煤/萬元以內。大力推廣工業節水和生活節水,預計2025年高新區單位生產總值取水量可降低到5立方米/萬元。推行清潔生產,實現廢物資源化利用,力爭到2025年,園區內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5%,廢舊資源綜合利用量(含進口)達到5萬噸。
(十一)打造重點行業綠色供應鏈。開展綠色供應鏈試點,在水泥、新型建材、陶瓷、化工等行業選擇一批龍頭企業,按照產品全生命周期理念,開展綠色供應鏈創建。積極爭取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認證。
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流通體系
(十二)提升物流綠色發展水平。積極調整運輸結構,加快多式聯運發展,持續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推動西上莊煤礦鐵路專用線工程建設。支持物流企業構建數字化運營平臺,推動“網絡貨運”平臺建設,鼓勵發展智慧倉儲、智慧運輸。全面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營運柴油貨車;推廣綠色交通工具,加快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車、城市物流配送、農村寄遞物流等領域應用。新增或更新公交車、出租車中,清潔能源及新能源占比要達到100%。深化與華遠陸港集團合作,謀劃開通天津港貨運專線。支持物流企業構建數字化運營平臺,鼓勵發展智慧倉儲、智慧運輸。
(十三)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推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處理,加快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力爭到2023年底,在全省率先實現城市(含縣城)生活垃圾全焚燒零填埋。推進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鼓勵縣區建設分揀中心,實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分揀、打包和大件垃圾的拆解和初加工,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100個左右“兩網融合”可回收物服務站點。推動大型家電生產、銷售、回收企業和電商平臺,開展廢舊家電回收處理,推廣典型回收模式和經驗做法,以天元綠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試點開展區域性廢舊家電回收業務。
(十四)推動構建綠色貿易體系。積極優化貿易結構。探索建立外貿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追蹤體系,鼓勵引導外貿企業推進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環保轉型,促進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綠色發展。大力發展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綠色低碳產品貿易,推動構建綠色貿易體系。
五、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消費體系
(十五)擴大綠色產品消費規模。加大綠色采購力度,嚴格執行政府對節能環保產品的優先采購和強制采購制度,擴大政府綠色采購范圍。鼓勵引導市屬國有企業購買市場效益和生態價值兼備的原材料、產品或服務。加強對企業和居民購買綠色產品的引導,鼓勵采取事后獎補、積分獎勵等方式促進綠色消費。開展能效、水效標識的專項抽查活動,嚴厲打擊環境標識、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等虛標行為,有關行政處罰依法公開。
(十六)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綠色商場、綠色建筑創建活動。厲行節約,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引導餐飲企業和消費者參與“光盤行動”。因地制宜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利用,到2025年底,全市基本建立配套完善的生活垃圾分類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基本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系統,基本實現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全覆蓋,餐廚垃圾全收集全處理,其它垃圾全焚燒零填埋,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嚴格落實生產、銷售、使用和回收環節有關規定,強化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積極引導綠色出行,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力爭到2025年,全市公交、出租汽車領域新能源汽車占比達到90%以上。
六、加快基礎設施綠色升級
(十七)推動環境設施提檔升級。加快推進城市雨污分流改造,不斷提升城鎮生活污水收集率,再生水利用率到2025年達到30%。持續保持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長治久清。加快推進山西榮光能源有限公司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項目二期建設,力爭到2023年底,全市城市(含縣城建成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比達到100%。提升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到2023年3月完成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移建項目建設。推動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力爭到2023年底,建成市級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
(十八)推動交通基礎設施綠色轉型。將生態環保理念貫穿交通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和維護全過程,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等資源,積極打造綠色公路,到2025年,新改建“四好農村路”1126公里。加強綜合交通發展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促進交通基礎設施與生態空間協調。加強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十九)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改善。市級國土空間規劃要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優化空間布局,合理確定開發強度。加快城市各類老舊管網改造,增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全力推進建成區雨污分流排水管網改造。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到2025年,全市當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力爭達到100%。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大力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實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農村“廁所革命”、鄉村特色風貌和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打造一批生態宜居宜業美麗鄉村。
七、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
(二十)加強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清潔高效燃煤發電、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的技術創新需求,布局支持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采取共建共管共享等兼容并包的方式,不斷增強山西工程技術學院“礦區生態修復與固廢資源化省市共建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等省級平臺創新能力。在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產業領域培育、建設一批市級創新平臺,加快推進煤炭清潔利用、膠凝材料綠色助劑等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支持天潤恒德、天和盛等重點企業申建省技術創新中心。推動陽泉產業技術研究院、5G技術與應用聯合實驗室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
(二十一)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強對外合作,爭取重大創新平臺、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落戶我市。以重點企業為依托,加強產學研合作,充分發揮中試基地在科技經濟之間的橋梁作用,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盡快轉化,提高科技成果的工程產業化水平,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示范,助力全市高質量轉型發展。積極申報省級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專項,撬動各類資金投入綠色技術成果轉化應用。
八、完善法律法規政策體系
(二十二)強化法治保障。加強生態環境、資源等領域執法監督,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排污許可管理等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的制定工作。加大環境資源領域立案監督、公益訴訟檢察辦案力度,制發一批高質量的檢察建議。開展打擊生態環境領域違法犯罪聯合執法專項行動。
(二十三)健全綠色收費價格機制。完善污水處理收費政策和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針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落實差別化電價政策,并完善差別電價、階梯電價等綠色電價政策,強化與產業和環保政策的協同,加大實施力度,促進節能減碳。繼續落實好居民階梯電價制度。
(二十四)加大財稅扶持力度。加大財政資金支持環境基礎設施補短板強弱項、能源高效利用、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項目建設力度。繼續落實節能節水環保、資源綜合利用以及合同能源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持續簡化有關辦稅流程。
(二十五)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完善綠色金融激勵約束機制,大力推動“綠票通”再貼現業務,引導商業銀行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大對碳減排投融資活動的支持,推動碳減排支持工具落地見效。持續監測我市銀行業綠色信貸發展情況,督促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可再生能源、工業節能節水、綠色交通運輸等領域綠色信貸支持規模。積極推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農業、新材料等領域綠色保險。
(二十六)做好綠色標準、綠色認證和統計監測。落實國家綠色產品認證制度,加強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領域統計監測,強化統計信息共享。
九、抓好組織實施
(二十七)抓好貫徹落實。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行動到位,進一步壓實工作責任,加強督促落實,保質保量完成各項任務。
(二十八)加強統籌協調。各級各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抓好任務落實,同時加強協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及時研究工作中的具體問題,總結好經驗好模式,重大事項及時上報。
(二十九)營造良好氛圍。各級各部門要充分利用各類新聞媒體,加強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宣貫工作,大力宣傳取得的顯著成就,積極宣揚先進典型,適時曝光破壞生態、污染環境、嚴重浪費資源和違規亂上高污染、高耗能項目等方面的負面典型,為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附件: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重點任務分工
原標題:關于印發陽泉市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實施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