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河入海排污口(以下簡稱排污口)是指直接或通過管道、溝、渠等排污通道向環境水體排放污水的口門,是流域、海域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節點。加強和規范排污口監督管理對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保護和建設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具有重要作用
2022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2023年底前,完成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珠江、松遼、太湖流域(以下稱七個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重點湖泊、重點海灣排污口排查;推進長江、黃河干流及重要支流和渤海海域排污口整治。2025年底前,完成七個流域、近岸海域范圍內所有排污口排查;基本完成七個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重點湖泊、重點海灣排污口整治;建成法規體系比較完備、技術體系比較科學、管理體系比較高效的排污口監督管理制度體系。
為推進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治理、監管,近日,貴州省生態環境廳、貴州省發改委、貴州省水利廳聯合印發了《貴州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行動方案》(簡稱《行動方案》)。實施范圍包括貴州省境內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其中長江流域包括烏江、赤水河、清水江、牛欄江-橫江水系,珠江流域包括南盤江、北盤江、都柳江、紅水河水系。
《行動方案》明確了全面開展排查、建立
工作臺賬、全面開展監測、實施污水溯源、編制實施方案、實施分類整治、推進截污治污、實施命名編碼、完成樹標立牌、規范設置審批、打造示范樣板、完善信息平臺、嚴格環境監管等十三項主要任務。
其中在監測方面,《行動方案》提出,根據有關監測技術規范和《長江入河和渤海地區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監測工作方案》要求,開展入河排污口水質、流量監測。認真分析入河排污規律,合理安排監測時段,盡可能選取污染較重時段開展監測,并對環境質量較差的水體應適當加大監測頻次,篩選污染物排放量大、排放水質較差、環境影響明顯的入河排污口及查找主要排污問題,查清雨污混排等間歇性排放口子雨污混排狀況。將排污問題突出的入河排污口納入溯源、整治重點。
污染治理方面,持續推進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加快實施《貴州省城鎮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22—2024年)》,有效解決污水收集管網錯接混接問題,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加快建設城中村、老舊城區、建制鎮、城鄉結合部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生活污水收集管網,進一步完善污水收集管網和補齊污水處理能力。開展汛期排污通道及周邊環境整治,控制初期雨水污染。工業排污口責任主體應加強工業污水治理,強化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禁止超標、超總量排放污染物。農業排口責任主體應加強農業面源和農村生活污染綜合治理,實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以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污口整治實行清單制、臺賬制、銷號制,市(州)人民政府建立排污口整治銷號制度,明確排污口依法取締、合并、分類整治驗收銷號程序。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