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2日生態環境部以“扎實推進碧水保衛戰”為主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問答環節的最后,有關記者問及大雨后產生的溢流污染問題,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司長進行了具體分析并指明了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問答詳情如下:
??南方周末:一些城市在大雨后很容易出現溢流污染,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司長黃小贈:謝謝這位記者,你提到一些地方城鄉面源污染問題比較突出,旱季藏污納垢,雨季零存整取,制約了水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穩定改善。為推動解決這個問題,生態環境部想了很多辦法,來制定完善相關的政策措施。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去年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于開展汛期污染強度分析推動解決突出水環境問題的通知》,要求各地開展汛期污染強度分析,摸清汛期污染底數,精準識別平時水生態環境質量比較好,但汛期污染物濃度大幅度上升、環境質量惡化的情形,主要目的是分清相關行政轄區的城鄉面源污染防治的責任。責任分清了就要督促落實,指導督促這些地方扎實開展城鄉面源污染防治,著力削減面源污染負荷。同時,為加強對各地的技術指導,生態環境部也組織制定了地表水汛期污染強度監測技術指南,指導各地結合實際情況,建立汛期污染強度監測技術體系,考慮到現在的一些監測能力和手段,這個指南是個試行的,目前要求各地選取了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這三項指標作為汛期污染監測指標。充分利用水質自動監測站、自動采樣器、手工加密監測等技術手段來全面準確掌握和了解各個轄區汛期污染強度的情況。我們利用國家自動監測數據,識別出汛期污染強度較大的前50名國控斷面,這些國控斷面我們都及時加大預警和信息公開力度,傳導壓力,督促相關地方溯源整治。前50名國控斷面名單一公布,有關地方壓力還是很大的,采取了各種措施開展整治。從效果來看還是很不錯的,有的地方上一個季度在前50名名單里,經過一段時間的整治,汛期污染問題得到了比較好的解決。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繼續強化汛期污染強度監測和分析應用,引導各地進一步加大截污治污工作力度,深入開展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等各項工作,進一步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加快補齊城鄉面源污染防治短板,穩定改善全國水生態環境質量。
謝謝大家。
原標題:生態環境部指導各地強化汛期污染強度監測和分析應用(答問十)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