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4日至25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赴遼寧省葫蘆島市,調研入海河流總氮管控與治理情況。不打招呼,直奔現場,調研組查看了排污管網維護及河道垃圾清理情況,了解當地群眾對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的需求,發現了一些問題。
黃潤秋指出,海洋生態環境問題表現在海里,根子在陸上,要遵循陸海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內在規律,加強監測溯源,厘清責任,協同推進入海河流總氮等污染治理和近岸海域水質改善。
什么是總氮?
總氮,簡稱為TN,是水中各種形態無機和有機氮的總量,常被用來表示水體受營養物質污染的程度。一般來說,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如果處理不得當,有機氮和無機氮含量過高,并且排入自然水體就會地表徑流總氮超標,而農業氮肥流失進入地表徑流也是自然水體總氮超標的重要原因之一。
為什么要監測總氮?
地表水中氮、磷物質超標,就意味著水質會非常有利于微生物大量繁殖,從而導致浮游生物跟著旺盛,即我們常說的富營養化。大家耳熟能詳的太湖藍藻爆發事件就是水體富營養化帶來生態危機的典型案例,磷、氮營養過剩,在污染爆發的前期,總氮、總磷嚴重超標。
所以說,監測總氮水平,也是衡量水體凈化程度的重要指標。
總氮如何監測?
目前,總氮監測的方法主要包括紫外分光光度法、氣相分子吸收光譜法等,用于總氮測定,或者多參數(包括總氮)測定的
環境監測儀器儀表也逐步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市場和解決方案。如格林凱瑞,旗下有氨氮總磷總氮測定儀、cod總磷總氮測定儀、總磷總氮快速測定儀等多款設備,此前參加環保在線主辦的視環會期間還對如何進行
總氮測定操作(←點擊查看視頻說明書)進行了詳細說明。
總氮如何控制?
在監測數據的加持下,總氮指標控制走上正軌。當然,水體健康不止在于總氮控制,水生態修復一般也是綜合施策,全面優化水體各項指標,以達到恢復水生態體系平衡的目的。岸上治理常從生活污水、工業污水以及農業污水、畜禽養殖污水等幾方面出發,水體修復包括截流清淤,生態緩沖帶構建,水體凈化以及水體自身動植物循環重構等。
在凈水目的達成后,水體修復的最終目的會回歸河湖自凈體系的重構,這里有個重要的概念就是“水下森林”。所謂“水下森林”,以構建沉水植物群落為核心的水生態涵養系統為主,時常引入數字化水質監測設備,當然重要的是“因河制宜”,科學規劃符合當地河湖特質的動植物群。
目前總氮控制情況如何?
據2021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七大流域及浙閩片河流、西北諸河、西南諸河這些主要江河無一在總氮指標上有異常,而開展營養狀態監測的209個重要湖泊(水庫),輕度富營養狀態的占比為23%,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
管轄海域和近岸海域方面,主要超標指標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海洋天然重要漁業水域主要超標指標為無機氮。就總氮控制來說,這幾個領域值得重點關注。
所以本次調研組直奔入海河流考察總氮管控,也是抓主要矛盾的表現。此前,山東就專門召開了入海河流總氮治理專項行動調度會,入海排污口排查和整治目前仍是各地管控河污入海的重要手段。據生態環境部2023
工作臺歷,今年也會推進典型入海河流總氮溯源監測試點。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