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者曾推測,隨著城鎮化全面深入推進,“城市大管家”會成為環衛項目市場的不二增長點。不過,就當下情況來看,該論斷顯然有些過于“超前”,因為各地仍在忙著打包出售“環衛一體化特許經營權”。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以來,全國已經釋放近28個環衛服務特許經營項目,總金額逾180億元。
此外,還有寧德市蕉城區環衛一體化運營項目特許經營采購項目,金額2.44億元,特許經營期6年;貴州印江縣城區環衛一體化特許經營項目招標,經營期限15年,總預算約2.65億元……
北至河北、山東,南至福建、貴州等,與環衛領域常見的另兩種政府購買服務和PPP相比,特許經營模式現階段熱度高的明顯,且備受各地方政府青睞。至于這一模式為何受歡迎,我們可以從已開標的43億“標王”來看。
據悉,三河市城鄉環衛一體化特許經營項目采用“轉讓-運營-移交(TOT)”模式,中標人需要與實施機構簽訂特許經營協議,并支付特許經營權轉讓費,其中A包特許經營權轉讓費為1.7434億元,B包特許經營權轉讓費則為1.3905億元,共計3.1339億元。而之前,三河市城鄉環衛一體化項目先以政府采購服務項目模式進行了一輪招標,彼時總預算近5個多億,時間也僅有3年,體量差距明顯。
前后不到一年時間,標額增長了8倍不止、服務期延長了近7倍,相比之下可見特許經營模式的兩大特點,一是總預算金額更高,二是服務期更長。項目升級后,業主即當地有關部門能夠通過收取轉讓費,快速回收資金,并免去后續多次重新招標的麻煩。這一做法與國務院正與《關于進一步盤活存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要求不謀而合,可幫助當地快速盤活存量資產。
因此,環衛項目特許經營權也可以看做是地方政府手中一項優質的存量資產,可用來快速回籠資金,彌補財政收入的不足。而對中標企業,特許經營模式雖然前期需支付一定的轉讓費用,但卻換來了項目建設運營的長期穩定,且總金額的翻倍,某種程度上也是給未來獲得更高的業績提供了底氣。
機構分析稱,8-15年的服務期,不僅更加匹配環衛裝備設施的折舊期,同時也方便政企雙方在長期合作中建立更為默契的關系,對于業主方和中標方來講都是一種“雙贏”的結局。預計今年,會有更多地方政府選擇有償出讓環衛相關特許經營權。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