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動力電池平均使用壽命5-8年來計算,我國第一批投入市場的動力電池已面臨退役。由此帶來了動力電池回收市場的巨大市場。
有機構報告指出,2022年廢舊鋰離子電池回收拆解與梯次利用行業呈現出價量齊升的爆發式增長局面,整個行業市場規模增長至154.4億元,同比增幅達到182.8%;預計到2030年,整個行業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達到1053.6億元。
面對千億級的市場機遇,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該賽道。數據顯示,2020年電池回收相關企業注冊量僅有6000家,而2021年、2022年兩年分別新增了2.8萬家和4.2萬家。
電池聯盟注意到,這些企業中不乏贛鋒鋰業、天齊鋰業、超越科技、威星智能、芳源股份、湖南裕能、長久物流等“跨界”選手。今天就來一起盤點一下:
贛鋒鋰業
去年6月29日,贛鋒鋰業加碼電池回收業務,與蜂巢能源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雙方將在鋰資源布局、鋰鹽供銷、電池回收等方面展開合作。
近日,贛鋒鋰業10萬噸退役電池回收綜合利用項目目前正進入試生產階段。項目的投產預計將實現年產值30億元、年利潤10億元、年創稅2.4億元。目前,項目已安裝兩條
廢電池無氧碳化回收處理線,正在進行調試和技改。調試完成后,這兩條處理線每天能處理約40噸的廢電池。
該項目是中國(普光)鋰鉀綜合開發項目的一部分,總投資達10億元,將采用無氧破碎、無氧碳化、粉碎、篩選、分選等工藝來實現廢電池的資源再生。
贛鋒鋰業集團業務貫穿資源開采、提煉加工、電池制造回收全產業鏈,產品被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儲能、3C產品、化學品及制藥等領域。集團鋰礦資源遍及全球,同時擁有“鹵水提鋰”、“礦石提鋰”和“回收提鋰”產業化技術;鋰化合物、金屬鋰產能充足,在海內外設有多處生產基地;擁有完整的電池制造及回收技術,為電池生產商及電動汽車生產商提供可持續的增值解決方案。
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6月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公司將加快廢舊電池回收網點布局和回收處理產能建設,比如正在建設贛鋒全南和四川達州退役鋰電池綜合高效回收項目,以強化廢舊鋰電池回收處理能力。7年前成立的贛鋒循環科技公司,致力于廢舊鋰電池資源回收與高值化利用,開展廢舊磷酸鐵鋰電池、廢舊三元鋰電池回收業務?,F已在江西新余建成年處理34000t/a廢舊鋰電池綜合回收項目和二期12000t/a三元前驅體擴建項目,年處理廢舊鋰電池產能達10萬噸。并規劃在江西贛州和四川達州建設10萬噸/年退役鋰電池綜合利用項目。項目全部達產后,公司可實現年綜合處理退役鋰電池及極片30萬噸。
天齊鋰業
去年8月,注冊資本2000萬元人民幣的天齊衛藍固鋰新材料(深圳)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由天齊創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與北京衛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經營范圍為電子專用材料銷售、電子專用材料研發、資源再生利用技術研發、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
股東信息顯示,天齊衛藍的兩大股東分別是天齊創鋰與衛藍新能源,持股比例分別是58.50%、41.50%。而天齊創鋰是天齊鋰業的全資子公司。
天齊鋰業是全球領先、以鋰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企業,為深圳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兩地上市公司,公司業務涵蓋鋰產業鏈的關鍵階段,包括硬巖型鋰礦資源的開發、鋰精礦加工銷售以及鋰化工產品的生產銷售。公司戰略性布局中國、澳大利亞和智利的鋰資源,并憑借垂直一體化的全球產業鏈優勢與國際客戶建立伙伴關系,共同助力電動汽車和儲能產業實現鋰離子電池技術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超越科技
去年11月22日,超越科技發布公告,公司與礦投集團就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項目和其他環保領域項目達成戰略合作。
公司擬對全資子公司惠宏科技增資擴股引入外部投資者礦投集團,礦投集團以貨幣資金1821.28萬元對子公司惠宏科技進行增資并全部計入注冊資本。本次增資事項完成后,惠宏科技注冊資本由人民幣5000萬元將增加至人民幣6821.28萬元,礦投集團持有惠宏科技26.7%的股權。
超越科技成立于2009年7月,是一家專業性處置工業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拆解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環保技術研發的綜合型環保企業。公司具備《國家危險廢物名錄》46類固體廢物中42類的經營資質,處于全國同行業領先水平;具有處置危險廢物132780噸/年的能力,其中廢鉛酸蓄電池收集貯存500噸/年;綜合利用危險廢物117000噸/年的能力;廢棄電器電子拆解567萬臺/年的能力。
威星智能
2022年11月29日,威星智能發布公告,公司擬通過增資及轉讓的方式獲得江西賽酷新材料有限公司20%-30%的股權,具體方式、轉讓金額及轉讓股份比例尚未最終確定。
公告提到,江西賽酷是一家專業從事鋰電池回收再利用相關的新能源企業,公司利用從資源回收企業等渠道收購的廢舊磷酸鐵鋰粉,通過浸出、除雜、凈化、濃縮和結晶烘干、粉碎等工藝流程生產含鋰溶液和碳酸鋰產品,銷售給志存鋰業、金輝鋰業、宜春銀鋰新能源等鋰電材料制造商。其控股子公司江西華賽新材料有限公司3萬噸/年廢鋰電池正極材料綜合回收項目已經建成投入使用。
威星智能成立于2005年,是行業領先的以燃氣、水務為核心的公用事業智能物聯數字化解決方案供應商。公司聚焦智慧計量、智慧安防、智慧生活、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經過多年發展,形成集智能燃氣表和智能水表終端、新一代超聲波計量儀表、智慧燃氣信息系統平臺、智慧水務系統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于一體的業務體系。
芳源股份
今年2月22日,芳源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計劃投資建設年報廢30萬噸磷酸鐵鋰電池回收、年產8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開展磷酸鐵鋰電池回收及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業務。此次對外投資項目擬投資金額為不超過20億元人民幣,計劃分兩期建設,一期為建設年報廢30萬噸磷酸鐵鋰電池回收項目,二期為建設年產8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
6月11日,芳源股份披露定增預案,擬募資不超過18.86億元用于新建產能及補充流動資金。其中約16.96億元用于電池級碳酸鋰生產及廢舊磷酸鐵鋰電池綜合利用項目(一期)。
芳源股份成立于2002年6月,是國內領先的鋰電池NCA正極材料前驅體生產商,主要從事鋰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和鎳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公司已建立起從鎳鈷原料到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和鎳電池正極材料的完整產業鏈,產成品主要用于鋰電池和鎳電池的制造,并最終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電動工具、儲能設備及電子產品等領域。
長久物流
長久物流5月19日公告,公司擬通過股權轉讓及增資獲廣東迪度新能源有限公司(“標的公司”)51%股權,金額合計1.26億元。標的公司專注于電力儲能產品的研發、設計、制造、銷售和服務。長久物流表示,此次投資主要目的是結合公司退役動力電池回收渠道的建設,完成正逆向物流、梯次利用、梯次產品銷售的布局,打造退役動力電池回收綜合利用生態閉環。
公司還擬投資5億元,在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投資建設“新能源基地”項目,計劃分三期進行投資。長久物流認為,該項目為公司在新能源領域的重要布局,將推動公司退役動力電池回收綜合利用及儲能產品產能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當天,長久物流發布的戰略規劃(2023-2025)顯示,未來3年,公司將以總體戰略為綱領,三大事業部子戰略為指引,協同發展,專注向汽車上下游產業鏈的業務拓展,提升一體化綜合服務能力。其中,新能源事業部的目標是成為“專業的動力電池回收服務商”。其中提到:作為公司第二增長曲線的締造者,以新能源汽車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為突破點,開展新能源正逆向物流、梯次利用、梯次儲能產品銷售業務。未來三年公司將以新能源汽車流通鏈為出發點,統籌上下游資源,建立全國性動力電池回收網絡等。
長久物流是一家為汽車行業提供綜合物流解決方案的現代服務企業。公司致力于通過服務體系標準化、信息化的提升,服務網絡完善度、覆蓋度的拓展以及智慧物流解決方案的創新,不斷提升綜合物流服務質量。
湖南裕能
6月20日,湖南省湘鄉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發布了《年產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線項目(一期)建設項目審批前公示》。公告顯示,擬對該項目的環評相關情況予以公示。
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報批稿信息顯示,該項目總投資約5.15億元,主要建設溶解車間及原輔料倉庫、蒸發車間、成品車間(碳酸鋰車間)、磷酸鐵車間等。
值得注意的是,該項目的建設單位湖南裕能循環科技有限公司是湖南裕能的全資子公司,其經營范圍包括電子專用材料制造;電子專用材料銷售;電子專用材料研發。
湖南裕能是國內主要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供應商,專注于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磷酸鐵鋰、三元材料等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目前以磷酸鐵鋰為主,主要應用于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等鋰離子電池的制造,最終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儲能等領域。目前,公司在湖南省湘潭市、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市、四川省遂寧市、貴州省福泉市、云南省安寧市設有五個生產基地。
三一機器人
7月14日,三一集團副總經理、三一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一機器人)董事長郭承志先生與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武漢動力電池再生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動力再生)董事長、總經理張宇平博士代表雙方在湖南長沙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低碳先鋒為引領,共創綠色循環生活。
格林美是中國循環經濟的領軍企業、世界新能源材料及城市礦產開發兩大行業供應鏈頭部企業,武漢動力再生是格林美旗下致力于打造"電池回收-原料再造-材料再造-電池再造-再使用-電池梯級利用"的新能源全生命周期綠色價值鏈,促進我國新能源產業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一機器人秉承三一集團成為智能制造先驅的偉大使命,致力于為企業提供智能制造一體化解決方案,產品涵蓋AGV、立體庫、電動叉車以及工業機器人智能產線等,其中鋰電拆解回收、梯次利用等智能產線解決方案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鼎漢技術
7月25日,鼎漢技術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出資2750萬元與廣州金回、廣鋼新能源共同投資江西環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此次投資,公司將受讓標的公司股東南昌禎亮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宜春一得順實業投資事務所(普通合伙)、何君韋部分股權,交易完成后,公司預計持有標的公司5%的股權。
江西環鋰成立于2011年,公司深耕于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領域,采用廢舊鋰電池材料等作為原料生產電池級碳酸鋰和氫氧化鋰等。上述產品可進一步用于生產鋰電池所需的正極材料,并最終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電動工具、3C電子以及電動兩輪車等領域。江西環鋰現有宜春和上饒2個生產基地。其中:上饒基地主要從事廢舊鋰電池的拆解回收,年處理能力達3.2萬噸,出產廢正極粉料等;宜春基地主要對廢正極粉料進行濕法處理,出產電池級碳酸鋰等,年產能為0.32萬噸。
鼎漢技術成立于2002年6月,是一家從事軌道交通多種電氣化高端裝備及智慧化解決方案研發、生產、銷售和維護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旗下產品劃分為軌道交通地面電氣裝備、車輛電氣裝備、智慧化解決方案三大類,覆蓋信號智能電源、輕量化中高頻輔助電源、智慧環保車輛空調、智能檢測、屏蔽門、特種線纜、軌交專用UPS、智慧車站等30余項產品和系統方案,在多個細分市場占據行業領先地位。
原標題:盤點 | 動力電池回收的“跨界”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