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金融監管總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建材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
方案明確,要充分發揮市場需求牽引作用,擴展建材產品應用領域,加強國際綠色低碳合作。加強與相關產業協同發展,促進能源資源的梯級利用和產業循環銜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主要目標:
2023—2024年,建材行業穩增長的主要目標是:行業保持平穩增長,2023年和2024年,力爭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3.5%、4%左右。綠色建材、礦物功能材料、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等規上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主要行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5%以上,水泥、玻璃、陶瓷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占比超過15%,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不斷提升。
方案提到,要推進綠色化改造:
全面落實《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和企業開展綠色低碳先行示范,探索并推廣有效模式和經驗。
重點圍繞用能結構轉換、節能降碳減排、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支持產融合作,加大綠色低碳技術改造力度。
以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玻璃纖維等行業為重點,分年度發布節能降碳技術目錄、應用指南,推廣“解剖麻雀”試點,總結改造方案,支持建設一批示范項目,支持建材企業爭創環保績效A級。
優化建材行業能源結構,推動實施清潔能源替代。
優先采用源頭削減、過程控制等措施,有序推進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推動玻璃、陶瓷、玻璃纖維等行業深度治理,推進減污降碳協同控制。
探索以零外購電、零化石能源、零一次資源、零碳排放、零廢棄物排放、零一線員工的“六零”工廠為目標,鼓勵企業開展技術攻關和升級改造,建設示范工廠。
在推進耦合化發展方面,要求重點圍繞尾礦、工業副產石膏等大宗固廢,建設一批綜合利用示范項目。鼓勵有條件地區建立原材料工業耦合發展園區,完善產業循環鏈條。加快建材行業既有園區和產業集群升級,開展節能減排、循環利廢改造。
同時,在保證產品質量和生態安全前提下,鼓勵企業在水泥、混凝土、墻體材料、預拌砂漿、固廢陶粒輕骨料和機制砂石等產品中提高消納產業廢棄物能力,逐步拓展和拓寬可消納固廢的品種。
方案還重點提到了推廣綠色建材,及深化開展綠色建材下鄉活動。
制定印發綠色建材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豐富農村適用綠色建材產品體系,因地制宜制定綠色建材產品推薦目錄,促進綠色建材消費。
鼓勵電商平臺、線下賣場設置專區,優化流通渠道和銷售網點布局。
開展領軍企業惠民行動,鼓勵骨干企業制定優惠促銷措施,提供高性價比產品服務。
針對農房、基建等不同應用領域,鼓勵使用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等產品,支持開展綠色建造解決方案典型示范,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加強宣傳引導力度,進一步提升綠色建材消費理念,提振建材市場綠色消費水平。
在綠色建材產品下鄉試點的基礎上,鼓勵各地積極探索綠色建材產業下鄉新模式,推動綠色建材下鄉活動向縱深發展。
擴大城市綠色建材推廣應用——
加快實施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完善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政府采購需求標準,要求納入政策實施范圍的政府工程對相關綠色建材產品應采盡采、應用盡用,加快節能低碳、安全性好、性價比高的綠色建材在政府工程項目中的推廣應用。
推進綠色運輸,打造綠色供應鏈,中長途運輸優先采用鐵路或水路,中短途運輸鼓勵采用管廊、新能源車輛或達到國六排放標準的車輛。
組織開展綠色建材工程應用試點示范,引導骨干建筑企業加大綠色建材應用范圍和采購力度,促進綠色建材與綠色建筑協同發展,提升新建建筑與既有建筑改造中使用綠色建材比例。
完善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制度——
目標:力爭到2024年底,增加綠色建材獲證企業1500家以上,綠色建材獲證產品3000種以上。
健全綠色建材產品評價標準體系,進一步擴大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實施范圍,建立完善綠色建材產品認證數據信息采集機制,加快綠色建材產品認證。
發揮質量認證傳遞信任、服務發展本質屬性,推動綠色建材產品認證數據與相關采信應用數據庫等互聯互通,促進綠色建材產品認證結果在不同部門、層級間互認通用。
鼓勵第三方機構建立綠色建材公共服務平臺,支持開展散裝水泥等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和碳中和科學評價。
國際合作方面,方案也要求促進建材行業加強綠色低碳、智能制造等領域國際交流,嚴格管控高耗能高排放產品出口,支持骨干企業以水泥、玻璃、陶瓷、玻璃纖維、石膏制品等為重點,聯合建立研發機構和綠色工業園區。
方案提到,要加快產能置換政策修訂,突出市場化調節作用。推動企業綠能核減政策實施,研究推動水泥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并且支持社會資本以市場化方式設立建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基金。
方案還重點提到了水泥和平板玻璃行業,要求新改擴建項目嚴格落實相關產業政策要求,滿足能效標桿水平、環保績效A級指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