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過程中發現一個小現象,營收、凈利實現雙增的企業47家,這些雙增企業主要集中在營收20億以上和營收5億左右規模。
其中,上半年營收20億+的企業整體在增收增利方面表現突出,22家營收20億+的企業中,營收凈利雙增的有13家,而凈利潤增長的達16家,包括盈峰環境、龍凈環保、高能環境、景津裝備、三峰環境、玉禾田、偉明環保、僑銀股份等。
數據截至2023年8月30日
和大環境普遍增長疲軟相比,它們似乎給出了不同的答案。雖然每個企業都有不同的優勢和不同的發展邏輯,但也有一些共性特征值得一提。
對于大企業而言,經過多年積累和奮進,已經在行業內形成顯著的規模優勢、技術能力和品牌優勢,憑借這些優勢,它們的市場地位相對穩定。
以盈峰環境為例。盈峰環境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61.3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7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超億元,截至本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達到293億元。
業績優勢的保持離不開在各個業務細分板塊的優勢積累,盈峰領跑環衛細分市場。一是環衛裝備銷售穩定發揮,連續22年處于國內行業銷售額第一的位置。二是城市服務市場近年來成為環衛企業競相追逐的增量市場,盈峰市場突破能力也得到凸顯。上半年,盈峰新增城市服務年化合同額、合同總額同行業市場排名第一。新簽約城市服務項目共計42個,新增合同總額58.12億元,新增年化合同額10.07億元,同行業市場排名第一,公司城市服務營業收入25.9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6.38%。
玉禾田上半年實現營收29.2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39%;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1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85%。玉禾田表示,城市運營業務為公司營收的主要來源和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城市運營板塊實現收入23.7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49%,占總營收比重為81.19%。
大企業在市場占有方面優勢顯著,但與此同時,龐大的身軀也很容易陷入增長緩慢的漩渦,特別是當大環境出現變化,增量空間有限,競爭也會變得異常激烈,要保持增勢也不是易事。因此,尋找或者孕育延綿不絕的“活水”似乎更為緊迫。
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盈峰環境的環衛裝備總銷售數量6008輛,其中新能源產品銷量885輛,同比增長46.5%,占市場份額36.6%,排名第一。盈峰乘上了新能源的春風,而實際上盈峰最先推動新能源環衛行業發展,早在2007年就已經開始布局新能源環保裝備的研發制造,目前形成了國內品類最全、型號最為齊全的新能源環衛車組合。
再看業內老牌的裝備制造企業景津裝備。這幾年,景津裝備在業績上始終保持穩定增長,而且漲幅不小。去年,景津實現營收56.82億元,同比增長22.1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34億元,同比增長28.89%
今年上半年,景津營收30.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7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3.54%。其中,礦業及加工領域實現收入8.46億元,同比+28.94%,收入占比27.69%,新能源新材料領域實現收入8.19億元,同比+54.57%,收入占比26.81%。
景津表示,公司不斷開發新客戶、不斷拓展新的行業應用,公司訂單持續增長。同花順財經認為,景津裝備具備各項財務指標的相對良好:

這幾年,景津裝備在新能源新材料領域布局成果逐步顯現。比如在全球供應鏈相對脆弱的2022年,景津壓濾機進入鋰電材料及鋰電回收環節,成為行業主要過濾裝備。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景津新能源新材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76%,收入占比達20.24%,超出市場預期??芍^時也興也。
不斷尋找新市場是增收的方法之一,而在行業需求飽和的當下,轉而向內尋求內生動力也是增利的良方之一。
輕資產運營大企業都在走。北控水務上半年取得營業收入137.31億港元,同比增加28.98%;歸屬母公司凈利潤15.57億元,同比增加124.28%的好成績。北控集團總經理助理,北京控股黨委副書記、行政總裁,北控水務集團黨委書記、董事會主席熊斌表示,2023年,北控水務集團持續強化基本面,通過資產質量持續提升、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服務平臺釋放價值,堅定戰略自信,穩步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偉明環保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8.93 億元,同比增長27.99%;歸母凈利潤10.26 億元,同比增長13.02%。其中,環保運營業務增長有序,運營業務實現營收14.56 億元,同比增長30.94%。
提質增效也是這些年企業的重點工作,成效也很顯著。水業龍頭企業碧水源,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33億元,同比增加25.70%;實現利潤總額8494萬元,同比增加127.02%;實現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萬59元,同比增加107.14%,取得了較好的利潤增長,實現扭虧為盈。
業績報告顯示,今年是碧水源并入中交集團整體管理體系的第二年,公司目前并入央企管理后,在內控治理、戰略重構、結構優化、精益管理、科技創新、市場拓展等多方面都在同步發力,在治理、市場、科技等多方面做加法的同時,也通過聚焦主業、落實減污治污、加大應收清欠等方面來共同推動公司經營質效的提升,延續了去年的央企控股后的業績增長態勢。
今年上半年,對于碧水源而言,也更有特別之意。帶領碧水源二十年一路成長的創始人文劍平默默退出,業界不禁感嘆一個時代的結束。
也許正如熱文《文劍平與碧水源的二十二年》中所言,草莽時代,機會多多,但到了內卷時代,行業也將走上“正常發展”、“正常產業化”的道路,必須老老實實做研發、做創新。
在這些雙增企業中,像盈峰環境、景津裝備、三峰環境、高能環境這些企業都散發出濃濃的創新魅力,它們在保持創新能力上也確實頗下功夫。
比如技術創新能力的保持,2023年上半年,盈峰環境的研發投入達到1.76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04%,研發成果領跑全行業。高能環境研發費用支出總計1.06億元,同比增長4.09%,占營收比重的2.37%,呈現穩定增長趨勢。
創新遠不止于此,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戰略創新、管理創新…這兩天,創新帶來的價值再造在瑞幸咖啡“醬香拿鐵”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企業發展尤為需要,但要說到做到,化創新為真正的驅動力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原標題:頭部企業中期業績增收增利表現突出,背后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