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上午,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解讀《安徽省社會生態
環境監測機構環境信用評價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
廳黨組成員、總工程師賈良清,生態環境監測處處長梁園園出席發布會并答記者問,發布會由宣傳教育處處長李祥龍主持。以下為答記者問實錄:
我是安徽商報記著,請問我省出臺這個《辦法》的主要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賈良清總工程師:
隨著生態環境監測市場全面放開,我省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發展迅速,數量激增,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一是能力參差不齊。多數機構為近3年內成立或為“半路轉型”,起步晚、投入少、規模小,人員工作經驗和技專業術能力都有所欠缺,且人員流動頻繁;一些機構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存在不足;一些機構存在數據審核不嚴、出具的檢測數據質量難以保證。二是市場不夠規范。我省社會監測機構營收遠低于周邊發達省份,少數機構采取惡意低價擾亂市場秩序,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一定程度存在,過低的營收,難以保證檢測數據質量,如2022年查處的3家機構雖然進入市場時間不長,但業務發展很快,主要方式采取低價中標,承接別的機構認為有風險、不愿承接的業務,與一些排污單位沆瀣一氣,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守法經營機構的正常發展和對安徽市場的信心。三是責任意識缺乏。部分監測機構主體責任缺失、行業自律意識缺乏,不遵守職業操守,只一味追求經濟利益,忽視監測質量,“誰出數據誰負責”主體責任未得到落實,出具的監測報告不能有效溯源,缺乏全過程質量管理,數據經不起推敲,弄虛作假行為花樣繁多。
為進一步提高社會監測機構監測數據質量,推動生態環境監測市場有序健康發展,我們研究出臺了該《辦法》。通過《辦法》的實施,主要擬達到以下目的:一是將社會監測機構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范疇,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的信用體系和社會監測機構管理制度;二是引導、促進社會監測機構進一步加強行為自律,持續強化自身能力建設,逐步杜絕弄虛作假等惡性行為,提升和保證監測數據質量;三是強化社會監督,引導委托單位擇優選取環境信用好的社會監測機構,逐步改變劣幣驅良、泥沙俱下的不良現象,促進環境監測市場誠信、健康發展。
我是安徽日報記者,請問長三角三省一市生態環境部門今年6月已簽訂《建立長三角區域社會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環保信用監管信息共享機制備忘錄》,在制定《辦法》時是如何考慮銜接的?
梁園園處長:
《備忘錄》的主要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長三角區域社會監測機構環境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統一和信用監管信息共享互認。我們在《辦法》制定過程中,充分考慮了長三角一體化的因素,學習借鑒上海市的經驗,結合我省實際,在評價指標的設置方面,對部分目前不具備條件的指標,通過調整相應分數占比、納入加分項或在后續年度修訂指標體系時再增加的方式予以考慮。同時,為順應和服務我省環境管理需要,把參與區域內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工作列入加分項,鼓勵機構積極參與,彌補系統內監測能力不足的現狀。將發改和市場監管部門負責的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和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列入評價指標,體現對市場主體的綜合評價。目前,我們已初步實現社會監測機構行政處罰信息長三角互通共享。
我是安徽交通廣播記者,請問《辦法》實施對我省社會生態環境監測行業發展有什么影響?
賈良清總工程師:
經過近幾年的監管探索,基本摸清了我省社會監測機構發展現狀,隨著打擊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高壓氛圍持續保持,機構嚴守數據質量底線的意識日益濃厚,許多機構也有強烈的呼聲,開展信用評價的基礎已經具備。同時,建立社會監測機構環境信用評價制度是貫徹落實《生態環境部辦公廳關于推進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與監測能力現代化的若干意見》和《安徽省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工作實施方案》的具體體現,也是優化監管方式,推動我省社會生態環境監測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一項重要創新舉措。將社會監測機構的監測行為與信用等級掛鉤,實施分級分類管理,倒逼監測行為在法律和標準規范框架內執行,達到推動社會監測機構出具的監測數據真實、準確的目的,不斷促進行業自律和我省環境監測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我是安徽廣播電視臺經濟與生活頻道的記者,請問《辦法》對機構參評和退出是如何考慮的?
梁園園處長:
目前,我省尚沒有政策規定要求實行社會監測機構備案制,《辦法》明確監測機構自愿參評,但需對提供信用評價材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并簽署承諾書。因關閉、注銷等原因不再從事生態環境監測活動的參評單位,由所在地市級生態環境部門進行核實后報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并由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移出參評機構名單。
主持人
本次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記者朋友!謝謝大家!
來源: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宣教處、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宣教中心
編輯:胡珂
初審:唐洪全 張鵬
審核:胡毅清 陳衛
原標題:答記者問實錄 | 2023年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