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向煙花說不 京津PM2.5濃度同比降36%
2月11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針對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對空氣質量造成影響的問題,環保部副部長翟青表示煙花爆竹空氣質量的影響確實非常嚴重,北京市做過測算,節日幾天燃放煙花爆竹對全年空氣中顆粒物的貢獻率在1-2個微克每立方米,在大氣污染較嚴重的區域,鼓勵大家節日期間少放、不放煙花爆竹,這對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作用明顯,同時要加強控制鞭炮質量,提高標準規格。
今年春節期間,許多城市煙花爆竹現象普遍減少,天津、北京的PM2.5濃度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6%以上,除夕河北省的PM2.5和去年同期比下降25%以上。
一直以來,人們對于城市PM2.5污染中機動車、燃煤或是工業排放哪個貢獻多存在很大的爭議。此前環保部曾表示,中國已先后有25個城市做過不同程度的污染源解析工作,但這種解析需選擇合適點位長期監測,需要監測的指標也比較多。
環保部監測司司長羅毅介紹,2013年,環保部完成了階段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在內首批74個城市496個新標準的監測點位的建設,并通過全國空氣質量發布平臺發布PM2.5等6項污染物濃度的實時數據。
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副司長朱建平表示,污染物來源解析是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工作,我國已先后有25個城市做過不同程度的污染源解析工作。但這種解析需選擇合適點位長期監測,要監測的不僅僅是常規的6項指標,還包括可能對這6項指標產生影響的指標進行監測,比如有機物的情況、炭黑的情況,還有些銨鹽的情況都要進行來源的分析。
2013年年初環保部就提出要求全國監測系統開展源解析工作,重點解決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地區還有一些省會城市,并提出明確的進度表。到2014年6月底前,北京、天津、石家莊要完成污染源解析的初步結果。到2014年年底,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區域都要完成源解析的初步工作,解析結果要報國務院,并向公眾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