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源解析結果將適時公布
霧霾來源統計亟需完善
的嚴重霧霾天氣,已不是大自然再次敲響的警鐘,而是一次更加嚴厲的懲罰。但是,通過陸續發布的各式各樣的研究數據發現,事實上,對于霧霾的來源,人們竟然還沒有搞清楚,至今沒有發現得到普遍認可的、令人信服的相關統計。
目前對大氣污染解析翔實的當屬北京,但是關于北京大氣污染源頭解析的版本也多。根據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發布的研究結果,北京市大氣污染來源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本地排放來源,一類是外來傳輸來源。其中,本地污染源占比75.5%,機動車污染貢獻22.2%,其次是燃煤污染貢獻16.7%,工業源污染16.3%,揚塵污染占15.8%,其他方面占4.5%;外來傳輸污染源占比24.5%。
除北京市公布的數據外,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躍思也在2013年初對外公布了其在承擔的國家課題“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中“大氣灰霾溯源”項目中的初步研究成果。就北京而言,結果顯示機動車為城市PM2.5的大來源,約為四分之一,其次為燃煤和外來輸送,各占五分之一。
王躍思的數據與北京公布的數據相差不大。不過,在2013年底,同為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的張仁健對外公布課題組成果卻引起了極大爭議,焦點是機動車尾氣貢獻只有4%。隨后中科院緊急召開新聞通氣會,表示該院“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召集相關專家進行認真探討,認為“4%”的數字被嚴重低估。
可以看出,雖然多個機構均有研究結果發布,也有的表達了各自的觀點和看法,但是在性、科學性方面,似乎并未得到人們的認可。在這方面我們亟需的、透明的統計數據。在不清楚問題到底在哪的情況下,或許很難對霧霾問題“對癥下藥”。政府相關部門在這方面不應缺位,應該站出來給個說法了。據悉,對污染源頭的分析很快就會有結果。
抓緊推進霧霾源解析工作
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方力日前表示,大氣污染治理是今年的重中之重,環保局正在抓緊開展霧霾源解析工作,力爭綜合各方研究形成報告。方力介紹,霧霾源解析工作的真正意義是為治理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加大治理力度依然是關鍵所在。
今年環保部將推動第三階段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能力建設,力爭早日完成全國地級以上城市新標準監測能力全覆蓋。據環保部監測司副司長朱建平透露,環保部于2013年初啟動了對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區域的污染源解析工作,目前已有25個城市正在進行污染源解析。2014年6月底前,北京、天津和石家莊三個城市將首先完成污染源解析的初步結果,到2014年年底,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區域完成源解析的初步工作,解析結果將上報國務院后向公眾公布。
對于環保部的空氣污染源解析報告與地方政府或中科院等研究機構的解析有何不同,朱建平表示,對于研究機構來講,源解析可能只是一個論文或課題,但對于環保主管部門來講,環保部門要就此治理,所以環保部的數據力圖使分析結果更符合實際情況一些。
在監測指標上,除PM2.5、PM10和二氧化硫等常規的6項指標外,還將對揮發性有機物、炭黑和銨鹽等可能會對6項指標產生影響的指標進行監測和分析。同時還選擇各類長期監測點位,進行不同高度的分布監測和分析,因此環保部將采用激光雷達、質譜分析等比較的儀器。對此環保部還專門下發了一套監測指南,如何操作,做哪些指標,布多少個點,監測多長時間等有相關規范。雖然在分析模型上各種研究都差不多,但在基礎工作和數據方面,環保部門還是具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