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城市快速發展,地下管線建設規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凸顯,一些城市相繼發生大雨內澇、管線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嚴重影響了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城市運行秩序。就在不久前的5月,暴雨襲擊深圳。盡管這座年輕的現代都市在30多年時間里,陸續修建了13700多公里的下水道,卻依然在暴雨面前敗下陣來,城區之內一片澤國。
深圳市規土委市政交通處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以前該市因地下管線原因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高達7億多元。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吳繪忠表示,每一平方公里的建設區面積,平均有30到40公里的地下管線。而現在列明的是8大類管線,實際上每一大類還有不同分類。此外,地下管線是動態發展的,規劃建設首先要摸清現狀。
部門透露,截至目前,中國仍有一半以上的城市沒有開展地下管線普查,各權屬單位管理各自所有的管線信息,沒有實現共享。除了深圳,中國還有不少城市逐漸意識到地下管線作為城市運行“生命線”的重要性,已經或即將出臺相關規定,規范其建設管理過程。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部署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意見》提出到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建立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編制完成地下管線綜合規劃。力爭用5年時間,完成城市地下老舊管網改造,將管網漏失率控制在國家標準以內,顯著降低管網事故率,避免重大事故發生。用10年左右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線體系,使地下管線建設管理水平能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應急防災能力大幅提升。
“下水道是城市‘良心’,暴雨考驗著城市的‘里子’。地下管線出現的種種問題說明了城市建設和管理欠賬。”深圳市民周先勇說,希望政府部門現在及時補課,不再讓暴雨一來就“看海”、雨后地陷“走路死”的悲劇重復上演。
城市管網改造:夠你賺上10年錢
目前,城市要改、要管成了全社會的共識;有專家表示,通知確定的幾大領域至少會拉動數萬億元投資。
一方面,從與供、排水管網相關的“十二五“規劃來看,按照《全國城鎮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十二五”期間,供水規劃總投資4100億元,其中:水廠改造投資465億元;管網改造投資835億元;新建水廠投資940億元;新建管網投資1843億元;供水管網投資占供水設施規劃總投資的24.8%。
根據《“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十二五”期間,全國規劃范圍內的城鎮建設污水管網15.9萬公里,到2015年,污水管道總長達到32.5萬公里。“十二五”期間,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投資近4300億元。其中,完善和新建管網投資2443億元,管網投資占比約56.8%。污水管網建設2015年達到國家規劃目標,2012年到2015年管網建設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需維持在12.34%,配套管網建設等成為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重點。
另一方面,長期以來,地方政府對于“地下“投入不重視,地下管網眼不見為凈,不出問題便置之不理,未能主動加強對地下管網的管理。而此次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對地下管網提出了非常清晰地建設目標,有望推動地方政府加大對管網建設的重視,改變對管網建設的認識與態度。自國務院《指導意見》出臺以來,山東、廣西等地已開始出臺相關的規劃來推動管網建設的落實。而此前,住建部亦表示,正在研究制定《城市水系統綜合規劃》,該規劃涵蓋供水系統規劃、排水系統規劃、用水系統規劃等內容。
未來十年,地下管網體系建設無疑將進入黃金發展期。
民資有望分得更大蛋糕
面對龐大的管網資金需求,由于管網建設很難以服務收費的方式解決資金投入的問題,終還是依賴政府財政資金投資。但是,絕大地方政府投資有限,有專家表示,建設的幾大領域至少會拉動數萬億元投資,預計民間資本在這輪市政建設中,分得的蛋糕有望進一步加大。
長期以來,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主要由政府主導,社會資本難以進入,直到近些年,民資才開始在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自來水、天然氣等方面占有一席之地。有民企負責人表示,在某些地方政府財政主導的城市基礎投資下,資產流失現象嚴重,比如1000元錢的活要花3000元錢來干,由于評估不科學造成大量產能過剩現象,錢沒有投到該用的地方,一些市政建設的效率低,而市政建設向社會資本開放,不僅會節約大量建設資金,使用效率也會大大地提高。“而城市基礎設施,能真正帶動城市發展方式的轉變,社會資本能夠真正滿足市民和城市發展的需要。”
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李學軍提出,摸清家底才是社會資本進入的前提。李學軍認為,要在短時期內,把家底搞清,這個需要技術層面、管理層面以及相關部門的協調工作,來把這些基礎的工作做好。
此外,財經評論員張鴻更是強調,鼓勵民企做出技術創新。“因為企業要算小帳,當企業有利可圖的時候,他自然會花錢去創新各種機制,創新各種科技,來保證政府能做到這件事情。”他同時指出,如果民資準入是市場行為的話,就一定要讓企業能獲利。“因為大多數民營企業不是追求暴利的,只追求長期的、穩定的回報,但這個回報現在不是特別能看得清楚。”
激活管線概念股
城市管網被稱為城市“生命線”,擔負著信息傳輸、能量輸送、廢物排泄等重任,是保證城市生活正常運轉的基礎性工程設施系統。地下管道的鋪設成本較為昂貴,直徑1200毫米口徑的鋼混排水管道綜合成本約為160萬元/公里,直徑2000毫米的則約為400萬元/公里。此次政策再加碼,城市管網建設重視提升。不少機構由此表示看好管網建設個股中長期表現。
而從市場表現來看,受國務院部署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的利好刺激,A股市場管線概念股近期全線走強。未來隨著各個地區的積極落實與推進,城市地下管線建設必將提速,從而催化該行業的上升空間,一些實力強勁的可長線關注。
目前A股市場上較為典型的管材類上市公司包括,巨龍管業、顧地科技、納川股份、青龍管業、國統股份、龍泉股份、永高股份、偉星新材。從上述個股6月份以來的市場表現來看,巨龍管業累計漲幅居首為4.97%,顧地科技緊隨其后,累計漲幅4.59%,納川股份和青龍管業累計漲幅也分別達到3.34%、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