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環保技術扎根市場 中科集團攻關垃圾焚燒難題
目前,中科集團已在浙江鎮海、慈溪等地投資建設了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并已順利運營;在四川綿陽、廣西防城港等地投資的環保項目也正在建設當中。
作為中科院所屬企業,中科集團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中科集團總裁張國宏介紹說,正是采用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的生活垃圾處理技術,中科集團于2000年進入環保產業,成功地將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承擔的中科院“九五”攻關課題《城市固體廢棄物焚燒處理及綜合利用》轉化應用到市場。
除此以外,中科集團還承擔了“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生活垃圾/醫療廢棄物焚燒阻滯二(口惡)英產生成套技術與裝備開發”,參與“十二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課題“生活垃圾焚燒二(口惡)英類阻斷技術研發”等。
以浙江慈溪為例,已投入運營的慈溪中科眾茂環保熱電有限公司顯現出循環經濟成效。該項目日處理垃圾能力達2000噸,年發電量2.16億千瓦時,減排溫室氣體20萬噸,并利用焚燒垃圾產生的熱量進行熱電聯產,為慈東工業園集中供熱。至6月底,慈溪中科已累計接納處理生活垃圾247萬噸,節約因垃圾填埋處理消耗土地約1500畝,累計供電5.4億千瓦時,供熱48萬噸,為國家節約近50萬噸標煤。不僅提供技術和工藝的方案,還負責投資、建設、運營等各個環節,在集團看來,這種提供一攬子環保解決方案的能力,是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環保產業的制勝法寶。
張國宏表示,作為中科集團發展綠色產業的代表之一,慈溪中科是浙江省通過清潔發展機制(CDM)審核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總投資4.3億元,每年可減排溫室氣體20萬噸,使垃圾變廢為寶,實現垃圾處理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中科集團在這條綠色產業路上已經走了13年。”張國宏說。
這種綜合解決方案不僅是技術集成的創新,還包括商業模式的創新。“我們采用BOT(建設—運營—轉移)和BOO(建設—擁有—運營)等商業模式,既為政府解決項目建設資金問題,又為政府提供專業建設和運營服務。這也是市場需求驅動的商業模式。”張國宏認為,這一模式由企業投資并承擔工程的設計、建設、運行、維護、培訓等工作,由政府部門負責宏觀協調、創建環境、提出需求,并向企業支付服務費——從技術、工藝的全面集成促進投資、建設、運營等各個環節,而運營又反過來帶動技術集成,形成良性循環。
垃圾焚燒過程中,會產生微量的有毒物質二惡英。中科集團和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合作所通過研究發現,在煙氣冷卻過程中,可削減煙氣冷卻過程中二惡英的生成,從根本上減少二惡英的產生。“研究結果表明,二惡英阻滯效率可達70%以上。”中科集團副總裁方建華表示,這一研究正處在中試階段,希望進一步降低成本,進入實用化階段。
如果說初的轉化是中科集團涉足環保領域的起步之作,那么后面十幾年的時間中科集團的多次成果轉化把企業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方建華說的,這些年中科集團進一步根據市場需要,結合環保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大力推動協同創新,與中科院生態中心、大連化學物理所等開展合作,積極探索和開展“煙氣污染控制”、“富氧燃燒技術對固體廢物焚燒處理的污染控制和提高熱能利用效率的應用”等方面的研究,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環保項目,進一步推動中科院科技成果的轉化。
張國宏表示,中科集團在固體廢棄處置領域,將會多種技術并存,根據每一個項目的條件為用戶提供適宜的集成技術和解決方案,不斷提升環保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