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晚間,“浙江余姚杭州灣海涂現七彩油污”的圖片刊發后引起社會熱議和媒體關注。
8月31日0時42分,余姚市黃家埠鎮人民政府微博“余姚市黃家埠鎮”發布消息稱:經初步調查,圖片所指位置為黃家埠鎮擬開發建設用地,距離杭州灣海塘5公里,未與杭州灣水系相通。現場為隨路傾倒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及毛絨垃圾等,長度約40米。具體情況正在作進一步深入調查。
8月31日11時55分,“余姚市黃家埠鎮”再次發布消息稱,經初步調查,圖片所指位置為黃家埠鎮擬開發建設用地,距離杭州灣海塘5公里,未與杭州灣水系相通,但由于前期雨水天氣,該地塊出現部分積水。經現場初步查勘,現場有傾倒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及毛絨垃圾等,長度約40米,寬約10米。
黃家埠鎮分管農業副鎮長陳杰表示,這里原來是一個水庫,面積約1800畝,原先承包給他人,用于養殖和農業灌溉,隨著一年前引水工程的完工,已作為廢棄水庫。
由于當地老百姓建房時常會將建筑垃圾倒在馬路邊和田邊,陳杰稱,考慮到以后也要進行堆填,所以環衛部門有序規范村民將少量建筑垃圾臨時堆放。
此外,余姚市公安、環保、城管等部門已立案調查,通過監控排查,發現29日傍晚有疑似傾倒垃圾車輛。通過對疑似傾倒垃圾的車輛進行深入排查,已鎖定嫌疑人及肇事企業,相關執法部門已完成筆錄談話,并送達了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
目前,現場傾倒的垃圾已基本清理完畢。
關于藍藻,你知道多少
站在水庫的下風口看去,遠處棲息著幾只白鷺,水面顯淺綠色,照片中的“油污帶”實際就是藍藻形成的一小條。
“不存在油污污染,是藍藻爆發所致。”余姚環保局副局長單世農介紹,經檢測,該水域植物中葉綠素的標準遠遠高于一般正常水體的葉綠素的含量,“高于200倍左右,說明這里藻類的含量很高。”
專家介紹,藍藻和具原核的細菌等一起,單立為原核生物界。所有的藍藻都含有一種特殊的藍色色素,藍藻就是因此得名。但是藍藻也不全是藍色的,不同的藍藻含有不同的色素,有的含葉綠素,有的含有藍藻葉黃素,有的含有胡蘿卜素,有的含有藍藻藻藍素,也有的含有藍藻藻紅素。紅海就是由于水中含有大量藻紅素的藍藻,使海水呈現出紅色。
一般來說,我們用肉眼是分辨不清藍藻細胞的。但當它們以細胞群形式存在時,如水華(由于淡水水水域污染,富營養化引起),才可看見。在一些營養豐富的水體中,有些藍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大規模的藍藻爆發,被稱為“綠潮”(和海洋發生的赤潮對應)。
對于藍藻爆發的原因,陳杰分析稱,原先水庫養魚投放飼料等原因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嚴重,從而使得藍藻密集生長。
積重難返 悔之晚矣
出現七彩油污的海涂是黃家埠鎮擬開發建設用地,距離杭州灣海塘5公里。而杭州灣海涂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的中端,每年吸引了大量候鳥來這里繁殖、越冬,“七彩海涂”的出現無疑對這些鳥類產生巨大的威脅。面對如此嚴峻的狀況,不禁令人質疑,如此大量的垃圾為何一直未被發現?環境破壞造成的損失應當如何挽回?
根據相關媒體的照片,廢棄在水中的垃圾既有建筑垃圾,也有紡織品、油漆桶、白色塑料等廢棄物。眾所周知,建筑垃圾不能隨意丟棄,如果是普通居民家裝修,一般都要繳納一定的垃圾清運費,由物業或裝修公司將垃圾傾倒到指定地點。但是,如果監管不夠嚴格,這些垃圾清運單位就有可能為了省錢、省事而偷倒垃圾、亂倒垃圾。
同時,既然這塊地已經有建筑規劃,而且周邊也有監控設施,為什么這么多垃圾一直都沒有被發現呢?更何況這片海涂與杭州灣相鄰,更應當是環保部門的檢測重點。然而,如此“海涂變色”的污染問題,卻仍然還是等到了媒體先曝光、后處理的節奏。
此外,恰逢“違法成本低”的尷尬局面,似乎成了污染企業、個人的一道“護身符”。不難發現,環境污染造成的后果恐怕難以在短時間內呈現,更難以用金錢來彌補。如果環保部門對這種肆無忌憚地破壞環境的行為總是罰款了事,下次就還會有人在利益的驅動下,“鋌而走險”。因此,業內人士認為,監管疏漏、查處不及時、問責不到位,這似乎是“七彩海涂”擺在監管部門眼前的“三宗罪”。
正如自然界中色彩越鮮艷的生物往往毒性越大一樣,“七彩海涂”的“色彩”背后也是后患無窮。加強對重點地區的監控,同時加大環境執法宣傳力度,或許只有這樣,才能殺一儆百,也才能讓環境問題帶上“高壓電”。不然等到積重難返之時,就悔之晚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