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前進入政策密集發布期
繼9月初發布分布式光伏發電新政之后,國家能源局又接連發布風電設備市場持續規范、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等文件,一系列政策的出臺都旨在提升可再生能源發電在新的能源發展戰略中的地位,以加快利用清潔能源來順應大氣污染防治的需要。
按照政策規劃,到2015年,全國水、風、光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2.9、1.0和0.35億千瓦,到2017年,三種主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3.3、1.5和0.7億千瓦。以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目前裝機進展來看,要完成“十二五”目標,必須進一步掃清政策體制機制障礙,充分調動市場參與可再生能源投資的積極性。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一位專家表示,2014年下半年政策不斷加碼的意圖,不僅在于要完成各領域既定的裝機目標數字,更著眼于通過激勵和約束措施切實調動地方政府和企業對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足夠重視。
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制,被認為是化解當前各地可再生能源發電消納障礙,提升發電項目營運受益水平的有效政策之一。業內人士認為,按照配額制基本思路,國家將對發電企業、電網企業、地方政府三大主體提出約束性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要求,這相當于整個新能源行業的生產和消納得到了國家承諾的年度低消費保證。公開資料顯示,在不考慮技術支持、電網輸送和網架承受能力的情況下,各省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要求的,快速,便宜的途徑,就是大力發展風電。
配額制催生新能源利好
“目前已經到了實施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時機。”長期關注這一政策的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近年來中國的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裝機量迅猛增長,企業的生產成本有了明顯下降,市場化運作基本成熟,為推廣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提供了基礎條件。
林伯強表示,在“棄風”“棄光”頻發的新疆、甘肅、寧夏等電力富足區域利好更為明顯。而配額制強制就是要求發電公司多用新能源、強制要求電網公司收購一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強制要求地方支持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這些“強制”在很大程度上,將解決可再生能源的上網問題,并進一步理順市場。
在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任東明看來,對光伏等新能源進行扶持,是中國刺激經濟、治理霧霾的必然需求。
受到歐美雙反沖擊,中國的光伏企業在前幾年出現了連續虧損、經營困難并連鎖引發了債務危機,一些破產,產業形勢非常危機。所以,如何啟動中國光伏市場也擺在政策制定者的面前;另一方面,化石能源是中國出現霧霾的主要原因,調整能源結構,鼓勵多使用新能源也成為中國能源發展的戰略之一。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我們國家近兩年經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任東明認為,發展新能源,讓各地建設新能源項目,也有利于刺激經濟增長。
伴隨著國家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下,國內新能源企業發展勢頭強勁。以光伏發電總裝機為例,2009年國內光伏裝機市場才剛剛起步,2013年底已經達到了1500萬千瓦的規模。與此同時,相關光伏企業開始恢復信心,并開始扭虧,經營狀況開始得到改善,特別是去年中國光伏糾紛也出現了緩解。這都是國家政策為整個光伏產業走出困境提供了條件。
而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處處長董秀芬透露,后期政府還將加大對新能源并網的政策落地,包括金融政策的協調,發展目標的規模、地方配套政策等進行完善和調整。
任東明也建議,除了中央政府拿錢進行補貼之外,地方政府也應該出臺相關政策,來支持分布式的光伏發展。
在多位行業人士看來,實施可再生能源配額制,重在對政策進行落實。
中節能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華斌認為,在配額方面主要的問題在于,各個省的指標是否分配到下面、或者分給不同的項目上。對于各個省而言必須重點考慮今年能否完成國家下達的指標,如果當初批給企業的項目沒有在限定時間內建成,可以考慮收回并給別的企業去做。
可再生能源消費市場或將持續提升
就未來的世界能源發展趨勢而言,眾多專家預計,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將有可能成為今后相當長時期支撐全人類能源需求的主力清潔能源。且綜合考慮到開發利用規模、技術可行性、經濟競爭力等因素,他們預計,風能、太陽能等的開發利用方式必然是分布式開發、基地式集中開發相結合。
與此同時,世界水能資源主要分布在南美、東北亞、北美和南部非洲等地區。盡管尚有大量未被開發的水能資源,但相對未來巨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需求而言,未來水電開發增量的占比將較為有限。世界核電發展經歷了多次波折,幾次嚴重核電事故對核電發展帶來重創。
出于對核電安全等的顧慮,瑞士、德國、意大利等國先后宣布放棄發展核電。中國、美國、法國、英國、俄羅斯等國表示將在高安全標準下繼續發展核電。業內預計,核電在滿足未來人類清潔電力需求中將會占據較低的份額。其他諸如核聚變等新型發電,在近中期取得重大突破、投入商業化規模應用的可能性不大。
來自世界能源理事會的數據顯示,陸地風能資源超過1萬億千瓦,太陽能資源超過100萬億千瓦。風能、太陽能具有資源分布廣泛、可支撐裝機規模大等特點。另外,大規模風電、太陽能發電開發,尚未發現有重大的不利生態環境影響。因此,風電、太陽能發電將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相當長時期內可再生能源發電發展的重點。
在我國,目前大氣污染防治已成為各行業當前重點任務,能源行業被認為首當其沖。不合理的傳統能源消費被認為是導致大氣污染嚴重的主要原因之一,調整目前國內的能源消費結構便成為治理大氣污染的重要舉措。按照國家能源局近期頒布的能源行業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到2017年全國煤炭消費比重將降至65%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要占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3%。
專家指出,嚴格控制煤炭消費量過去數年一直是既定目標,但落實效果始終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煤炭消費降低騰挪出的能源消費需求空間在目前現狀下還不能找到非常可靠的替代形式。因此,加快可再生能源建設步伐,提高其發電量水平已十分緊迫。據不完全數據統計,到2013年,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為,煤炭占比67.5%,石油占比17.8%,天然氣占比5.1%,水電占比7.2%,風電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占比1.5%,這與目標數字還存在很大差距?;诖耍磥砟茉葱袠I整體估值或將得到修復并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