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藥方或解環(huán)保融資之困 社會投資有望提速擴容
推廣使用PPP模式,有利于緩解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資金壓力。預計2020年城鎮(zhèn)化率達到60%,據(jù)估算,由此帶來的投資需求約為42萬億元。
國務院總理在10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積極鼓勵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他提出要注重總結地方政府實踐經(jīng)驗,拓展廣泛的投資空間。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明確,將進一步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水電、核電等項目,支持基礎電信企業(yè)引入民間戰(zhàn)略投資者,加快實施引進民間資本的鐵路項目,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港口、內(nèi)河航運設施及樞紐機場、干線機場等建設,投資城鎮(zhèn)供水供熱、污水垃圾處理、公共交通等。市政基礎設施可交由社會資本運營管理。
總理在上述會議上積極鼓勵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他說,要讓社會投資與政府投資相輔相成。“一些地方政府已經(jīng)有過類似的探索,有關部門要注重總結其中的經(jīng)驗、教訓,積極推廣試點經(jīng)驗,在更大范圍內(nèi)拓展廣泛的投資空間。”說。
彌補市場缺陷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
近期,多個省份相繼推出了規(guī)模龐大的PPP項目,其中,福建公布28個PPP試點推薦項目,總投資1478億元。青海推介的80個PPP總投資1025億元,安徽公布首批PPP項目總投資額為709億元。從各省公開的PPP示范項目名單中也不難看出,上述項目正在成為首批PPP模式的示范項目。
PPP模式較好地融合了政府和社會資本兩方面的需求。從政府角度看,一方面地方政府難以完全負擔這部分投資,而且難以保證公共服務的良好運營,因此需要通過市場化手段引進社會資本的資金、管理、運營和技術;另一方面,過去地方政府及其平臺公司因擔負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yè)的建設、融資任務,背負了巨大的債務,PPP模式可以通過“購買服務”將債務性支出轉為消費性支出,有利于控制地方政府增量債務。
“原有城鎮(zhèn)化建設主要依賴財政、土地的投融資體制的弊端已經(jīng)顯現(xiàn),目前亟須建立規(guī)范、透明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而PPP模式抓住了有效解決城鎮(zhèn)化融資需求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吸引社會資本,拓寬城鎮(zhèn)化融資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續(xù)的資金投入機制。”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說。
推行PPP模式的重要作用還體現(xiàn)在提高政府運用財政資金的效率上。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認為,“政府可以將一部分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投入到PPP項目,利用PPP的科學機制,通過企業(yè)進行更率的管理,實現(xiàn)對市場缺陷的彌補,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
PPP之路能否走得好,很多問題仍需注意
首先必須是招標過程的公開透明。基礎設施項目是事實上的政府壟斷型事業(yè),一時忽然向民間資本放開,怎么放開?是否對所有的民間資本都放開?這個過程必須保證公開透明,以讓所有的民間資本都有機會參與其中。切忌政府部門個別領導將未來收益較好的公共項目轉租給自己的關系,從而尋租獲利。
其次,基礎設施項目涉及交通基礎設施、供水安全保障、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以及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等各大領域,由于有民營資本的參與,這些項目建成后,收費標準極有可能是提高的,因為要還債給民營資本,這將對納稅人帶來新的負擔。因此PPP的發(fā)展要有更長遠的眼光,不僅要商量好民營資本未來的退出機制,也要考慮到今后公共產(chǎn)品定價機制的變化等問題。
后是對參與PPP的民營資本之保護問題。如何讓民企老板放心地參與是決定PPP規(guī)模能否持續(xù)擴大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