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致快遞業“高燒”不退
眼瞅著瘋狂的“雙十一”即將來臨,快遞行業又將迎來新一輪業務高峰。但隨著網購業務量大量增長,每天有數百萬件商品需要通過快遞發送,這也意味著每天至少產生數百萬件包裝垃圾,快遞過度包裝所造成的浪費和污染令人擔憂。據2013年電商巨頭提供數據顯示,僅“雙十一”當天就產生了1.52億個包裹。據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快遞日均業務量突破3000萬件,完成92億件。然而,這些數字背后蘊藏著極大的環境風險。
快遞包裝袋不被“厚愛” 一撕棄之
隨著大批電商的興起,“網購一族”的擴容,電子渠道購物長期保持“高燒”不退。在這紅火景象的背后,卻隨之產生了一些“后遺癥”:被大家廣為使用的紙箱、塑料袋等外包裝物,在其完成既定“使命”后,一般而言大多“壽終正寢”,或被丟棄至垃圾堆,或被閑置在旮旯一角、堆積成山。
“我上周在網上買了一個網球拍,除了商品原有包裝,賣家用紙箱、膠帶把它保護得嚴嚴實實,拆開后泡沫塑料渣掉了一地,垃圾桶也塞不下,只好拿到外面清理掉。”早前青海孫女士表示,自己近一個月已經在網上購買了10件商品,雖然東西到手后十分喜歡,但外包裝的浪費也讓她有些愧疚。“聽說現在‘白色污染’很厲害,不知道塑料袋、泡沫塑料這樣的東西被丟棄后是否會加重環境污染?”
事實上,孫女士的情況并非個案。在網購被“厚愛”的電子化時代,快遞包裝卻并未被“愛屋及烏”,大大小小厚實的快遞包裝袋的“命運”多是被消費者撕開后一扔了之。
包裝袋“走街串巷”污染驚人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產生包裝廢棄物約1600萬噸,城市固體廢物中包裝物的比例超過30%,隨著網購的發展,被網購所依賴的快遞件也會因“雙十一”的緣故呈井噴趨勢。令人擔憂的是,目前,中國快遞物品使用的包裝、填充物多為塑料、泡沫等不可降解的材料,對水源和土壤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此外,發快遞至少要多一層外包裝和若干膠帶,有消息稱,快遞包裝一年用的膠帶紙能繞地球200多圈。
眼下“雙十一”馬上來臨,海量的快遞包裝袋污染即將加重,面對各界大呼環保、倡導循環資源化的時下,又該如何整治?
行業規范存在空白地帶
貨品包裝無可厚非,但是作為一個已經形成極大規模的新興行業,在行業標準建設上存在很大的空白地帶。“對于龐大的包裝廢棄物,應該加快技術規范和標準建設,包裝箱等是可以重復利用,隨意扔掉不僅存在信息安全,還會污染環境,同時要更多關注回收再利用。”陜西省環保廳有關人士表示,貨物的包裝和運輸應該有具體的行業指導規范,比如,什么樣的貨物需要怎樣的包裝,只有明確規定,才能避免更多的資源浪費。
面對一個新社會問題,減少浪費、污染,利用再回收,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快遞包裝的行業標準,還需要深入的調研、思考,究竟怎樣包裝合理?違規者將受到那些懲處?回收利用的具體細則是什么?雖然這需要一步步形成更為細化的方案,但是綠色環保必將是快遞行業發展的大趨勢。
電商試水環保包裝
為引導國內快遞企業進一步提高節能減排意識,不斷降低快遞服務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國家郵政局今年出臺了《快遞業溫室氣體排放測量方法》,而隨著這一行業標準的出臺,作為包裝材料的消耗大戶,今年電商和快遞企業也正在探路快遞包裝的新出路。
有消息稱,今年6月5日,國內某電商巨頭采用可降解塑料袋作為商品配送包裝,推廣淀粉基可降解環保包裝袋。電商跨界“玩”環保牌也并非個案,在淀粉基可降解環保包裝袋推出的三個月后,另一家電商“大咖”啟動了“1起環保·紙箱回收”計劃,通過獎勵積分的形式,鼓勵用戶參與快遞紙箱回收循環利用。
環保話題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也是時代的主旋律之一。在全民網購狂歡的今日,我們希望有更多的電商試水環保包裝,更多的消費者能樹立環保意識,做好快遞包裝袋的回收,當然,更希望能夠有套系統的包裝廢棄物回收政策法規出臺,驅動快遞包裝靜脈產業的形成。
相關閱讀:海量包裝袋“走街串巷” 快遞式垃圾污染莫忽視
電商跨界大“玩”環保牌 包裝袋創意回收成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