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復破局之路仍舊漫長 行業先行者默默耕耘
破局之路漫長(圖片源于南方周刊)
破局之路仍漫長
我國目前仍有不少企業、研究機構在探索有效的耕地修復技術,但是從技術的研發到成熟的運用,仍有待時日。
目前,我國耕地修復項目面臨政策法規和標準的缺失、缺乏有效的技術手段、治理修復資金難以保障等問題。
首先,需建立完善的相關法律制度。目前我國有關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規范較少,僅僅是在各類相關法規中有一些原則性的規定,還沒有一部專門針對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
其次,研發有效的耕地修復技術手段,可緩解或解決當前耕地修復成本高等問題。目前修復技術成本高,在一定程度影響到耕地修復的市場化。有效的低成本的修復技術,一方面可以推進耕地修復的市場化,加速企業之間的價格競爭,另一方面,可以擴大耕地修復的規模。
后,建立新型的融資模式,改變當前主要由政府財政投入的單一局面。耕地修復由于其特殊性,不可能像場地修復后用于商用土地,從而快速實現成本的回收與盈利。
中國的耕地修復尚未真正進入市場,破局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此外,政策方面的助力也給土壤修復市場擂響了戰鼓。由環保部起草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建議稿)》已經基本形成,正在征求各方意見,并將于今年年底上報給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由環資委組織協調各方意見后,再上交至國務院法制辦。將會打消參與者時常感受到的市場的混亂無序和困惑。
在我國,有一批企業,默默的耕耘在土壤修復行業,他們是這個行業的先行者。而其中,永清環保與杭州大地環保又具代表性:
永清環保:
永清環保成立于2004年,2011年3月登陸深交所,是湖南省環保上市公司、深交所指數股、中國環境保護產業骨干企業、佳環境貢獻上市公司、國家發改委首批確定的國家節能服務公司和家合同環境服務試點單位。目前,永清環保業務覆蓋大氣治理、環境修復、環保熱電、固廢處理、垃圾發電、環境咨詢等領域,業務模式涵蓋EPC、EPC C、BOT、EMC、合同環境服務等,致力于提供環境解決方案。
杭州大地環保:
公司成立于1998年,注冊資本5000萬元,現有固定資產1.5億元。是一家集科研開發、處置運營(危險廢物收集處置和污染場地修復)、環保項目投資于一體的綜合性環保企業。是國務院批復的《全國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規劃》中兩個POPs定點處置中心之一。公司投資建設的杭州市工業固廢處置項目是環保部個省級危險廢物集中處置示范工程,也是中德政府關于危險廢物管理合作項目的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