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4年6月召開的中央財經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習提出“要推動能源消費、能源供給、能源技術和能源體制四方面的革命”,將4月份國家能源領導小組會議上總理所提出的“能源生產與消費變革”進一步上升到了“能源革命”的高度。
顯然,頂層設計所傳遞的改革信號已非常明確:中國能源治理機制全面創新的時代業已到來,如何以深化改革來釋放能源生產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應對環境氣候危機,新興產業革命,是中國經濟轉型發展所提出的重大歷史命題。
大力推進能源節約
隨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期的結束,未來中國的能源需求也將進入總量穩定增長、結構加速調整、綠色低碳為先、智能為主的“新常態”。
國家能源局日前在APEC會議現場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能源發展及規劃情況。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譚榮堯表示,未來我國將大力推進能源節約,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打造中國能源升級版。
國家能源局提出未來我國能源領域七項重點工作,包括大力推進能源節約方式,清潔開發利用能源,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推進能源科技創新,拓展能源合作和深化能源體制改革。
譚榮堯表示,國家能源局將把節約能源貫穿于經濟社會及能源發展的全過程,到2020年努力將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左右,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3億噸左右。同時,將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掛鉤,對高耗能產業和過剩產業實行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強約束,其他產業按先進能效標準實行強約束。
當前我國多煤缺油少氣,能源消費主要以煤為主。譚榮堯表示,相比目前平均327克標準煤/千瓦時的供電煤耗,行業有很大潛力推動煤炭利用。
此外,我國還將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目標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15%。除了積極開發水電外,還將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目前國家能源局正在加快制定關于促進風電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到2020年爭取建成2億千瓦風電裝機和1億千瓦光伏裝機,實現風電與煤電上網電價相當,光伏發電與電網銷售電價相當。
據介紹,未來我國將繼續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進煤電大基地大通道建設,重點建設14個億噸級大型煤炭基地,建設9個千萬千瓦級大型煤電基地。此外還重點規劃建設12條“西電東送”輸電通道。初步測算,建成后可基本滿足京津冀魯、長三角、珠三角地區2020前的外來電力需求,每年可減少上述地區標煤消費1億噸。
核心在于體制革命
不難發現,在能源革命四大領域里,能源體制革命居于核心地位,也是衡量能源革命終能否成功的標志。
而能源體制需要革命的是能源價格形成機制、行業準入和行業結構、政府調控和監管三個方面。體制革命之所以是能源革命的核心,是因體制革命對能源消費、能源供給和能源技術革命,既有支持、也有制約作用。誠如市場競爭直接決定了能源消費、能源供給和能源技術革命的有效性,而能源價格是市場經濟的靈魂和信號,所有市場參與者據此行動,行政干預能源價格將導致市場扭曲,不利于市場競爭。
面對政府的價格干預,民營企業則難以應對收益的不確定性,因此形成了能源國有一家獨大的局面,雖然在經濟快速發展階段有其短期的好處,但卻會影響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而目前能源行業結構和準入限制不利于競爭,也具體表現為民營資本參與較少,不利于供給革命和技術革命。
源消費革命的范圍很廣,主要指加強各消費領域的節能和效率,抑制不合理的能源消費,調整產業結構以影響能源消費,注重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的節能等。現階段中國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階段,還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費支持。中國已成為大的能源消費國,去年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分別達到58.1%、31.6%,即使是儲量豐富的煤炭也達到了8.13%。
但是,能源資源相對缺乏,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平均儲采比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由于能源價格長期實行政府指導定價,不僅沒有充分反映市場供需,也沒有充分考慮環境污染和能源的稀缺成本。在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政府希望以較低的能源成本來支撐經濟增長和提供普遍能源服務,似乎有其合理性,但是價格作為能源消費的關鍵性影響因素,是節能和提高能源效率的基本動力,如果消費者沒有恰當的價格激勵,就談不上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節約。因此體制革命的能源價格改革是影響消費革命的關鍵。
未來重點應在于形成充分反映市場供需、環境成本和資源稀缺成本的能源價格,使能源使用者面臨恰當成本約束,這將有利于節能、提高能源效率和產業結構調整。
簡言之,能源供給革命可謂滿足能源需求的前提下改變能源結構,發展清潔能源,形成多元化的能源供應體系,保障能源安全,形成能源供給的低碳化、清潔化、多元化、穩定化、網絡化的發展趨勢。近年來霧霾蔓延,大量的能源消費和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被認為是霧霾的主要原因,環境治理的迫切性使能源清潔化和多元化擺在了能源供給革命的首位。使用天然氣等較清潔能源替代煤炭,是短期內治理霧霾的主要措施。我國天然氣特別是非常規天然氣的發展,有賴于從體制上的放寬準入,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同時配套能源價格改革,開放管網基礎設施,減少民營資本投入的風險和盈利的不確定性。
技術革命重點在于發展綠色低碳技術,推動技術、產業、商業模式的創新,促進能源利用技術與其他技術相結合,培育帶動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歷史上,次產業革命使煤炭在蒸汽機中大量使用,電力和內燃機的技術革新是第二次產業革命的推動力,兩次產業革命都與能源利用技術緊密相關,而可再生能源技術革新和互聯網的廣泛運用被認為是未來產業革命的基石。麥肯錫報告指出,可再生能源技術是影響2025年經濟發展的12大顛覆性技術之一。技術創新需要好的環境和宏觀支持,這里一定包括能源行業體制和能源價格機制,都屬于能源體制革命范疇。
一般而言,市場競爭越強,參與主體越多,越能夠促進技術創新。企業是由成本和合理利潤組成,以往能源定價實行成本加成定價和價格控制,導致企業缺乏技術創新動力。通過價格改革,理順能源生產、運輸、消費傳導鏈的價格(如電力),則可以減少產業鏈扭曲,提高各個環節的技術創新激勵。
因此,眾多專家指出,推進能源體制革命過程中,體制方面的問題錯綜復雜。尤其是政府部門需要認識和擺正位置,轉變政府職能,減少行政性直接干預,加強監管,更多采用財稅補貼等經濟激勵手段,制定前瞻性、指導性的戰略,并通過促進能源立法來加強能源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