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水源污染,牽出環保局監察大隊長受賄
今年3月23日,“山水句容”論壇出現一則題為《句容:飲用水水源地面臨污染》的帖子,揭露了該市下蜀鎮長江提水站飲用水水源地長期遭受化工廠硫酸污染,多年無人管理的問題,引起強烈反響。同時也引起句容市檢察院的關注,立即指派檢察官與駐鄉鎮檢察室有關人員,會同公安機關趕赴現場拍照取樣,展開聯合調查。
調查發現,網帖所指的污染現場是通往長江的一條引河,飲用水源地的取水口是利用水泵把水抽到句容北山水庫,供城區居民飲用,而這條引河的上游有20余家化工企業,如此嚴重的排污行為卻無人監管,是否存在公職人員不作為和權錢交易?
通過對20余家化工企業進行全面摸排,檢察官迅速鎖定幾家涉事污染企業,并于今年4月聯合公安、環保部門對部分重點企業走訪調查。然而,調查意外受阻,當辦案人員趕到其中一家化工廠時,工廠排污池已被企業用土掩埋了。
此外,生產時間長、企業污染重、行政處罰少,辦案人員據此對污染企業逐一甄別,尋找案件突破口。隨著調查深入,一家化工企業逐漸浮出水面。而當辦案人員以污染事件調查的名義聯系有關部門趕至該企業,原先的排污池卻被企業用土掩埋了。
這一異常情況讓檢察官敏銳地覺察到,此事背后可能存有腐敗窩案。經過進一步調查,原來不僅有執法人員收受賄賂向企業通風報信,一個涉及環保、發改經信委、財政等多部門公職人員的腐敗窩案浮出水面。
通過調取該企業負責人方某的通話記錄,辦案人員發現了重大線索:調查之前,方某與句容市環保局環境監察大隊大隊長許某電話聯系過。另外,今年春節前,方某與許某等多名環保執法人員存在“一長一短”式的通話聯系,其中一天晚上,該企業有關人員曾送給許某1萬現金及2000元購物卡。
很快,方某為在日常環境監管、企業排污整改、專項資金申報等方面得到關照,向多名環保執法人員行賄的犯罪事實浮出水面,句容市環保局環境監察大隊大隊長許某、副大隊長趙某相繼落網。
面對訊問,許某很快交代了自己利用職務之便,收受賄賂、為監管企業牟取不正當利益的事實。面對訊問,許某很快交代了自己利用職務之便收受賄賂,為監管企業牟取不正當利益的事實。許某稱,2006年至2014年年初,他先后99次非法收受20余家被監管企業所送財物,合計價值人民幣20萬余元。
另據調查,檢察官發現,有14家企業存在未在工商部門進行企業注銷而申報專項資金的情況,共涉及專項資金1000余萬元。
而在審訊過程中,辦案人員發現,污染調查前夕遭遇通風報信并不只此一次。早在2014年3月,檢察機關協同有關部門到句容市一家防水材料廠污染現場調查時,廠門緊閉、空無一人。經多方聯系打開廠門后,發現機器設備留有余溫。深入調查發現,一線執法人員接受監管企業吃請、禮金現象十分普遍,有的甚至與企業結成利益聯盟。2011年至2014年間,句容市一家制造公司每年都利用春節、中秋節宴請部分環保執法人員,每次當場、當眾向每人贈送香煙和至少2000元的購物卡。
于是,在利益驅使下,少數執法人員在上級環保部門檢查或者司法機關介入調查時,消極應付甚至“跑風漏氣”,從監管者變成“幫兇”。
監督缺失 監管不力 取證難
辦案檢察官認為,此案案件多發,其中一個原因在于自由裁量與監督缺失相互發酵,形成尋租空間。
“一方面,行政執法過程全部在相對封閉的空間運行,缺乏有效的外部監督,因此,一線執法人員對環境污染違法行為處罰的自由裁量權較大。”辦案檢察官說,另一方面,在環保專項補貼資金申報環節,相關管理規定過于寬泛,且同時涉及環保、發改委等多部門,對項目申報條件、審批、撥付程序以及資金使用的監管途徑、方法、責任主體、追究機制等規定均不夠明確。
“另一個原因在于職能交叉與監管空白交織影響,產生監管盲區。”辦案檢察官說,目前,地方政府的環境保護職能一般分散在環保、發改經信委、農委、國土等多個部門,分管職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或空白問題,環保部門“統一監督管理”的職能在很大程度上被肢解和架空,造成表面上監管部門不少,大家都能管,但實際上卻是大家都不管或管不好的現象。
據辦案檢察官介紹,利益驅動與取證困難雙重阻力,加大了查處難度。環保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在日常監管、行政審批、行政處罰、專項資金補貼等方面擁有較大的行政權力,一些企業為逃避或者減輕環保監督和處罰,獲取高額專項資金補貼,大肆行賄、長期“投資”,不斷拉攏腐蝕國家工作人員。少數人員甚至與被監管企業形成“利益聯盟”,從監管者蛻變為破壞生態環境的“幫兇”,在面對上級環保職能部門檢查或者司法機關介入調查時消極應付,不積極提供有關鑒定結論,有的甚至跑風漏氣,給相關部門查處污染行為增加人為阻力。
同時,針對環保監察執法、環保補貼資金審批、環境影響評價、環保工程項目發包建設等重點環節案件高發、易發的現狀,句容市檢察院認為,應進一步加強節點監控、規范管理和監督制約,建立健全行政執法過錯責任、排污費核定復查、集中審批環保項目、集體決定資金分配使用制度以及重要崗位、關鍵崗位輪崗交流機制等。
“深化推行政務公開,特別是對群眾關注的監察執法、行政審批等熱點、難點問題做到及時公開、接受監督,綜合運用行業監督、法律監督和社會監督等多種形式,有效防止權力失控、決策失誤和行為失范。”句容市檢察院檢察長毛康林說。
對此,眾多專家紛紛建議:應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平臺建設,在行政執法部門與公安、檢察機關之間實現案件線索、處理程序、行政處罰結果等信息共享機制,著力解決信息不對稱、監督制約難的問題。積極構建黨委政府主導、各相關職能部門積極參與的環境保護工作模式,建立環境保護執法司法聯動機制,探索在環保職能部門設立綜合執法辦公室,建立環保執法“黑名單”數據庫,對拒不整改的污染企業,開展專項整治行動。
此外,還應同步建立的健全聯席會議和聯絡員制度,定期通報工作情況,及時分析生態環境領域的發案特點和規律,研究制定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的具體舉措,以此形成環境保護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