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兇手懲治亟不可待 需多措并舉加強揚塵管理
快速發展中的國內城市,普遍像是“大工地”,工地揚塵已日益成為危害城市空氣質量的重要因素。廣州市環保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廣州在建建筑施工工地1386個(不包括拆遷工地),開工面積達6231萬平方米。建筑施工工地排放大量揚塵(據估算年排放揚塵60萬噸以上),成為大氣顆粒物的主要來源之一,并對周邊環境空氣質量造成嚴重影響。
參加聽證會的大部分廣州市民代表均表示贊成征收“揚塵排污費”以控制污染源,但是他們也對該費用征收的依據和標準、如何征收、征收后如何使用、使用過程中如何監管表達了擔憂。“征收揚塵費的目的是為了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不是為了收費而收費”,市民代表林玫瑰表示,應對控制污染排放的企業有成效的企業制定一些獎勵辦法,提高企業在控制排污方面的積極性,同時要對征收費用的使用加強監管。
作為霧霾一大元兇,揚塵污染不容忽視,廣州“揚塵費”征收工作的啟動,不可謂不明智。當然,除了廣州,我國其他地方也針對揚塵做了不同程度的工作,積累了不少的經驗。
西安長安區獎勵揚塵污染舉報者 高可獲500元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治污減霾辦近日公布了長安區揚塵污染舉報獎勵辦法,鼓勵市民對揚塵污染行為進行監督舉報。舉報一經查實,可獲100元~500元獎勵。
市民怎樣識別揚塵污染行為呢?西安市長安區治污減霾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市民發現長安轄區內存在揚塵污染行為都可以舉報。比如建筑工地土方開挖,運輸建筑渣土車輛冒尖裝載、帶泥上路、沿途拋灑的;房屋拆遷(拆除)工地不按規定圍擋,不采用濕法作業的;市政工程工地開挖作業不圍擋,完工后不及時清理渣土,長時間堆放的;亂傾倒建筑渣土、不覆蓋或綠化的;城市建成區泥土路面、停車場場地未硬化,造成揚塵污染的等等。
受理單位在接到舉報后,將及時到達被舉報的問題現場進行核查,并在3個工作日內將處理情況反饋給舉報人。如果舉報的地點、項目等基本信息準確翔實,且經查證被舉報的行為的確違反揚塵污染防治相關規定。舉報人所舉報的揚塵污染行為事先未被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掌握就可以獲得獎勵。同一揚塵污染行為被多個舉報人分別舉報的,獎勵先舉報人。
舉報受理部門根據揚塵污染程度將給予舉報人每件次100元~500元的獎勵。舉報案件查證核實后10個工作日內,決定是否獎勵與獎勵金額,并及時通知舉報人領取獎金。舉報人可在接到領獎通知后30日內,持本人身份證或其他有效證件,到指定地點領取獎金。逾期不領取的,視為自動放棄。
西安市長安區治污減霾辦將會嚴格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禁止泄露舉報人的有關情況。一經發現有違規行為,依照有關規定對相關領導和直接責任人給予處分。
三亞加強秋冬大氣污染防治 嚴控道路揚塵污染
海南省三亞市日前下發了《關于加強三亞市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強化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嚴格控制建筑施工和道路揚塵污染,加強機動車污染防治等。
《通知》要求,要嚴格控制建筑施工和道路揚塵污染,強化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揚塵污染防治,督促各工地落實全封閉圍擋、堆土覆蓋、灑水壓塵、防塵墩等揚塵控制措施并推行道路機械化清掃等低塵作業方式,強化道路灑水降塵措施,增加市區主干道的保潔及灑水頻次,減少道路揚塵污染。
在加強機動車污染防治上,繼續做好機動車環保標志核發工作,加強在用機動車尾氣檢測機構的監督檢查,查處黃標車、無標車在限行區域上路行駛的行為,嚴查行駛中冒黑(濃)煙的車輛。
此外,在加強油煙、煙塵等污染物無組織排放監管上,加強對露天燒烤、露天焚燒垃圾雜物等產生大量油煙、煙塵排放行為的監督管理,嚴格查處餐飲服務業違法排放油煙污染環境行為。
咸陽住建局開展全市建筑工地揚塵治理專項檢查
近日,陜西省咸陽市住建局下發通知決定在全市開展建筑施工揚塵治理專項檢查,加快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實現空氣質量的持續好轉。
通知要求,各建設、施工、監理單位,各商砼企業立即制定揚塵治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按照《咸陽市建筑施工現場揚塵控制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和《陜西省建筑施工揚塵治理措施16條》(以下簡稱《16條》)要求,對本項目、本企業的揚塵治理工作情況進行自查自糾,達不到要求的要立即進行整改。各施工單位要按照“咸陽市建筑工地揚塵防治檢查表”的檢查內容,組織人員對本企業各工程項目進行逐一檢查驗收,檢查記錄應整理匯總備查。
各縣市區住建局按照《管理辦法》和《16條》要求,對轄區內建筑工地揚塵治理情況進行檢查。市質監站對市區建筑工地、商砼企業進行全面排查,由各工地監督員負責檢查和整改落實工作。對于不達標的施工現場,要責令施工單位、商砼企業停工停產整改,直至達標后方可繼續施工和生產。
對檢查中發現的經責令停工整改后仍治理不力的建筑工地,咸陽市住建局表示將依法進行嚴肅處理,并在全市進行通報。
杜絕揚塵污染煙臺渣土運輸車 有望GPS全程監控
為打好建筑工地揚塵整治攻堅戰,規范完善建筑工地揚塵管理標準,山東煙臺環保等部門將市區范圍內建筑工地統一納入,明確圍擋、地面硬化、噴淋、進出車輛清洗等的標準要求,加大現場監督檢查頻次,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強化電子監控,督促市中心區5萬平方米及以上建筑工地在主要揚塵點安裝視頻監控裝置,監控數據至少保存1個月。
健全完善建筑揚塵管理考核辦法,強化對轄區政府、開發商和施工單位的考核,加大查處追責力度,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實施停工停產,情節嚴重的列入市區建筑市場黑名單。落實省、市長大氣污染防治責任書要求,開展交通運輸粘帶撒漏專項治理,對從事渣土運輸的車輛進行統一密閉改裝,實施GPS全程監控。
打好燃煤污染整治攻堅戰。市環保、財政部門要抓緊研究制定實施燃煤鍋爐淘汰補償政策,確保在規定期限內淘汰禁燃區內燃煤設施。要加快建設煙臺發電廠集中供熱水項目,為小浴池等小型鍋爐取締提供新熱源。
同時,大力推廣生物質燃料,推動相關企業實施燃煤鍋爐淘汰更新,實現能源替代。要進一步調整完善市區集中供熱規劃,整合現有供熱資源,取締分散小型燃煤供熱設施。繼續加大燃煤鍋爐排污監察力度,每月至少組織一次專項抽查,對超標單位依法處罰,以嚴厲查處督促超標單位進行達標整改。
揚塵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很多城市都在進行道路拓寬、橋梁改造、房屋拆遷等施工活動,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揚塵嚴重影響了城市空氣質量。如何有效控制揚塵,成為城市環境保護工作者面臨的重要問題。
目前,我國揚塵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揚塵管理主體難以確定。無論是監管還是處罰,都需要明確對象,即環境污染責任者。施工揚塵及其他工業揚塵可以很清楚地界定責任者,而作為城市揚塵主要來源之一的道路交通揚塵就很難界定責任主體。道路交通揚塵主要來源于車輛揚塵和遺撒,還有裸地因水蝕、風蝕而帶入道路的塵源,因此,道路交通揚塵責任主體很難確定。
二是揚塵控制意識淡薄。目前,控制揚塵所產生的環境效益與經濟利益相比,多數人還是會選擇后者。雖然已經要求運輸渣土車輛采用機械式拱形鋼質屏蔽頂蓋,但是由于超載,頂蓋無法密閉,在運輸過程中經常有拋撒現象。市政設施、道路挖掘及路面維護過程中,施工工地周圍一般都沒有設置硬質密閉圍擋,在有風的天氣也沒有采取灑水等措施,導致揚塵漫天,嚴重影響了周邊居民和過往行人的身體健康。
三是揚塵污染管理監管松散。揚塵污染管理不僅涉及環保部門,還涉及城建、城管、園林、交通等多個部門。目前,很多地方尚未成立具有協調功能的揚塵管理辦公室,揚塵污染長期處于多頭管理的狀態,導致不少控制揚塵污染措施難以落實。
四是缺乏揚塵排放強度標準。由于揚塵排放規律復雜,迄今為止沒有出臺以排放限值為基礎的可以量化考核揚塵排放強度的標準。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曾針對施工揚塵出臺了一系列的規定和標準,對施工揚塵的多個環節提出了相應規定,其他很多省市也陸續頒布了類似規定。但是,這些規定多是行為規定,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限值標準,難以對揚塵排放強度進行具有法律意義的量化考核。
五是揚塵的監測量化相對困難。重量法是目前我國顆粒物污染源監管執法中,具備法律效力且可以溯源的監測方法。但重量法氣體采集周期較長,不能實現在線監測,而且不夠便捷。同時,沒有標準、難以量化,對于相關監管部門來說是一個巨大挑戰。
多措并舉加強揚塵管理
為了有效控制揚塵污染,維護城市居民身體健康,相關部門應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加強施工揚塵控制。各地應制定并嚴格執行揚塵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在施工現場落實封閉圍擋、設置沖洗設施、道路硬化等揚塵防治措施。強化行業監管責任,深化綠色工地創建,創新綠色施工監管機制,抓好重點環節和部位的精細化管理,將施工企業揚塵污染記錄作為不良信息納入建筑企業信用管理系統,并定期公布。加強執法檢查,突出重點季節、重要時期、關鍵時段監督管理,增加檢查頻次,加大處罰力度,遏制揚塵污染反彈。
其次,加強施工工地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和揚塵監測管理。加快實施建設數字化工地監控管理,按照建筑工程建設用地面積的大小和施工進度,要求施工單位在重點區域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同時,在主城區施工工地開展降塵監測,定期通報,作為對施工場地揚塵污染綜合整治評價的依據。
第三,強化城市道路保潔。推行城鄉一體的道路路面保潔制度,提高城市道路機械化清掃程度,加大對市政設施、道路挖掘施工工地周圍的灑水頻次。加大道路和地面改造的投入,逐步改造低質材料路面。
第四,加強道路遺撒管理。對于運輸易產生揚塵污染物料的車輛,應當實行密閉化運輸,運輸途中物料不得超高超載、沿途泄漏、散落或飛揚。凡未安裝密閉式運輸裝置、運送易揚塵物質的車輛,禁止在城市道路上行駛。加強運送易揚塵物質車輛的管理,建立運送易揚塵物質車輛登記制度,嚴禁雇用無密閉式裝置車輛運送易揚塵物質。
第五,開展宣傳全民監管。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通過設立宣傳廣告牌、電子顯示屏等方式,大力開展揚塵控制的宣傳,加強對揚塵治理相關科普知識、揚塵整治先進單位和典型事例的宣傳,增強公眾環境保護意識。對各類揚塵控制措施制定出詳細的操作規范、判定方法,通過全民監管、有獎舉報的方式,對揚塵行為進行曝光、處罰,不但可以促進揚塵污染控制工作,還可以增強公民的環境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