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市場或將“綻放”
在12月1日召開的水務論壇上,中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透露,《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已通過國務院幾個部門認證,預計將在本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審議通過并頒布。此外,由發改委起草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指導意見》也將在本月出臺。
駱建華表示,“水十條”的重要目標就是治理劣五類水。依據地表水水域環境功能和保護目標,我國的地表水按功能高低可以分為五類,而劣五類水,就是污染程度已超過V類的水。此前他曾指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目標是2017年前消滅劣五類水。這個時點比業界預期的2020年要早,加之“水十條”總投資有2萬億規模,分析人士稱,這將為水污染處理市場帶來極大機遇。
此外,為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國家發改委今年起就開始起草制定《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指導意見》,駱建華稱“這個意見本月內就會出臺。”
而即將出爐的第三方治理政策也將為水污染處理市場帶來機遇。駱建華直言:“工業企業污染處理市場規模很大,前景廣闊。”
眾所周知,水十條是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氣十條)之后,我國又一項重大污染防治計劃,計劃在5年內帶動至少2萬億元投資需求。恰逢國務院創新投融資機制,鼓勵民資進入環保等領域。工業污水處理行業前景廣闊,有望得到資金重點關注。
11月27日,一位環保部官員曾表示,目前“水十條”已經完成部委會簽,在等待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目前來看,“水十條”今年出臺的可能性很大。一位接近環保部的人士透露,“水十條”是2014年環保部的重點規劃工作之一,一旦實施,帶動的總投資預計超過2萬億元,將會對現有水市場的投資產生重要影響。
對此,眾多業內人士指出,“水十條”出臺后,污泥處理、再生水利用和揮發性有機物處理等細分領域將進入快速成長期,一個萬億級市場或將“綻放”。
【新聞助讀】躍躍欲試的水務大佬
碧水源擬融資逾78億加碼污水處理業務
碧水源12月1日晚間發布定增預案,公司擬向不超過5名特定對象定增不超過25438.71萬股,募資總額約78.86億元,將用于投資珠海市全市污水管網建設工程等污水處理、市政與給排水項目。公司股票將于12月2日復牌。
根據方案,公司此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78.86億元,擬用于投建4項BT項目、5項BOT項目、2項EPC TOT項目、5個PPP項目及25個EPC項目。上述項目總投資97.78億元,擬投入募集資金78.86億元。
碧水源表示,此次募投項目將有利于公司提升在新疆、山東、廣東、吉林、河北、江蘇、山西等區域的市場占有率,為下一步跨區域整合市場資源奠定基礎。
興蓉投資開啟中水服務,提升污水資產估值
公司簽署特許經營協議,壟斷成都城區中水市場。
特許經營協議項下的特許經營區域范圍為成都市中心城區由公司下屬排水公司經營管理的污水處理廠,包括新建百萬噸污水處理廠(暨新建污水處理廠一期、二期)、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污水處理廠以及未來投資新建或運營的污水廠。目前公司在成都市內運營的污水處理廠130萬噸/日,市內正在新建水廠100萬噸(一期項目的70萬噸/日將異地取代原有第二污水廠,二期30萬噸/日為新建產能),新建水廠將提升產能到160萬噸/日,按照40%再生水回用率,公司特許經營范圍內中水業務潛在市場規模約1.2億元/年。
協議規定,在特許經營期內,每年11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枯水期,市水務局采購公司新建污水處理廠30萬噸/日中水用于清水河景觀環境補水。成都市新建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運行,并配套建有30萬噸/日規模的中水泵站和中水壓力管線,每年6個月中水回用約5400萬噸。
此次中水服務協議示范效應,開啟了政府購買再生水資源的廣闊市場,在特許經營協議框架下,公司還將陸續簽訂更多水務局采購中水合同。
首創股份 剝離副業發展水務環保主業
首創股份近日公布2014年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28.48億元,同比增長24.19%,歸屬于股東凈利潤2.2億元,同比增長1.19%,基本每股收益0.10元;第三季度營業收入10.43億元,同比增長16.87%,歸屬于股東凈利潤9097萬元,同比增長1.44%。
公司報告期營業收入快速增加,主要來自于今年新增了電器拆解業務及環保建設業務項目開工率上升;凈利潤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主要原因是綜合毛利率下降,今年前三季度為38.77%,去年同期為45.09%,其中土地開發和環保建設業務毛利率拉低了整體水平,其次,報告期財務費用為4.34億元,同比增長35.62%,主要系新發行債券費用增加所致。
而在剝離副業的同時,公司也在大力發展水務環保相關主營業務,水務的異地擴張和收購兼并活躍,公司作為國內的水務,產能擴張和資本運作共舞。
津膜科技 內生增長平衡,期待工業廢水處理業務新突破
作為專業從事以膜材料和膜過程研發、膜產品規模化生產、膜設備制造以及膜工程設計施工和運營服務為產業鏈的高科技企業,目前津膜科技業務以膜工程和膜銷售為主,2013年兩者營收占總營收比例分別約73%和26%。
依靠內生發展模式,公司近幾年增長較為平穩,2011-2013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2.18億元、2.90億元和3.8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0.04%、32.99%和31.50%。根據公司持有的訂單和主要工程進展情況,業內預計201414年公司全年營收約5億元,同比增長約32.3%,持續較平穩發展。
在鞏固和深化市政領域水處理優勢地位的同時,公司積極謀求在水處理產業鏈條上的業務延伸,布局工業廢水處理領域。2012年通過成立合資公司正式進軍印染廢水處理市場,目前印染廢水處理項目拓展相對順利,并已開始為公司實現部分盈利。印染廢水處理項目的成功實施,將為公司后續在該行業推進及實現向更多工業行業領域的拓展奠定堅實基礎。
專家指出,未來5年工業廢水處理市場需求規模年均在千億以上,市場空間巨大,而隨著排污標準的不斷提高以及監管執法力度加大,治理需求將加速釋放,公司在工業廢水處理領域的發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