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將加強PPP融資支持政策
日前,有消息稱,財政部將加強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融資支持政策,一是修訂現行的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將PPP項目納入支持范圍;二是鼓勵金融機構創新融資管理方式和融資產品,更好地匹配PPP項目需求;三建立PPP項目投融資交流機制;四是設立PPP項目中央支持基金。
這是財政部相關官員在全國財政系統的PPP培訓中所透露的。據悉,在2014年,財政部對于財政系統官員進行了三次大的培訓來力推PPP。
事實上,自十八大以來,PPP模式頗受各界吹捧,并被廣泛地應用于各行各業,尤其是近年“沐浴”政策春風的環保產業。
環保PPP模式利好
財政部公布PPP示范項目,環保項目占比高。12月4日,財政部公布了首批30個PPP示范項目,總計金額1800億元。其中污水處理、供水、環境治理等項目合計達到15個,涉及碧水源、桑德、國中水務、首創等公司。同時財政部一并公布了開展PPP合作的具體操作指南、項目實施要求等。
政策完善 資金扶持,環保PPP模式近年來在各地甚囂塵上。環保行業BOT、TOT等模式開展較早,但其發展一直受制于政策、法制不完善,盈利能力較弱,地方保護主義等問題。此次公布的開展PPP合作的具體操作指南和實施要求等文件,同時即將公布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指導意見》以及500億國家環保基金,在業內看來這將為環保PPP模式的廣泛推廣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業內人士預計,環保行業將從重投資、工程模式為主轉向長效監管、運營模式為主的新時期,特別是在PPP被快速推廣的背景下,公司在融資能力、項目經驗、管理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等方面競爭優勢顯著。
民企進入“鐵公機”將有細文
引入民間資本促進公共領域建設,在促進企業分擔財政負擔的同時,也將為企業獲得牢靠的回報。然而,目前民資對很多領域并不看好,主要因為很多領域難以掙錢。欣喜的是,日前發改委正在制定多個PPP細則,民營企業投資政府項目如何賺錢,將有細文了。
12月8日,發展改革委投資司巡視員歐鴻在接受專訪時指出,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多個涉及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細則。
這包括制定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制定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運營的實施意見和試點方案,以及修訂完善電信業務分類目錄等,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到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以及水利、資源環境和生態保護等多個領域。
此前11月16日,《國務院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下發。該文提出,在生態、水利、基礎設施、交通、能源、信息和民用空間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領域,鼓勵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參與投資。
國家發改委近期也印發了《關于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提出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有利于創新投融資機制,拓寬社會資本投資渠道,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