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眾多電器大賣場,售賣凈水器的柜臺都會占據比較顯眼的位置,少則七八個品牌,多則十幾個品牌,價格從一千多元到上萬元不等。有的品牌宣稱是進口技術,有的宣稱是產品,納米膜、純晶技術、能量活水機,各種專業術語讓人眼花繚亂。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的凈水器所用材料大致有PP棉、活性炭、反滲透膜、超濾膜等幾種,相當一部分凈水器都會使用PP棉、前置活性炭、反滲透膜、超濾膜等四到五級過濾。其中活性炭起到吸附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有機物的作用,如果使用劣質活性炭濾芯,就會出現掉粉現象,嚴重降低凈水效果。更嚴重的是,使用質量不好的活性炭等原料,凈水器不僅起不到濾除效果,反而可能會析出釋放重金屬,造成二次污染。
就此,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陳鋼日前公開表示,從即日起至2015年3月底,國家質檢總局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凈水器產品執法打假“質檢利劍”行動,集中整治凈水器產品存在的質量問題。2013年7月至11月,質檢總局曾對33家凈水器生產企業開展了執法檢查,發現有13家企業的部分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率近40%。
據了解,此次集中打假行動采取企業承諾與執法打假相結合的方式。質檢總局要求各地組織當地凈水器生產企業開展向社會公開作出承諾活動,聲明采用的產品標準;對轄區內凈水器生產企業全面開展執法檢查,重點查產品質量,以及企業向社會公開聲明標準的執行情況。
同時,眾多業內人士介紹,我國關于凈水器的相關標準超過10個,但沒有一個凈水器整機的強制標準,只能依靠相關的家電標準、衛生標準、材料標準以及行業標準來規范生產。由于沒有強制標準,各企業的標準也是千差萬別,一些小企業不按標準生產,甚至根本不制定企業標準,從采購、生產到出廠檢驗,都缺乏嚴格的質量把關。
國家質檢總局執法司信息處處長范春光表示,“凈水器是一個新興的行業,目前生產企業大概不超過一千家。這次查出的問題是剛剛暴露出來的。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選用的制作原料不同,會造成不同的結果,比如如果選用好的活性炭,它本身是干凈的,那么水質不會含有有害物質,如果選用差的,水質就很難保證。二是凈水器目前沒有國家標準,生產廠家入市門檻很低,整個管理依靠企業自身管理體系,因此直接影響生產過程的控制和出廠產品檢驗。”
下一步,國家質檢總局將對凈水器進行行業自律承諾,“目前制定了四條承諾,核心內容有兩條,一是制定了一個高水平的企業生產標準,二是讓企業自愿接受執法和社會監督。目的就是讓政府把產品的信息告知社會,把企業的命運交給市場,讓能加入承諾的企業去淘汰不能加入的企業,終凈化市場。”范春光說道。
專家提醒,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水質條件千差萬別,對凈水器功能的要求也必然不同,事實上絕大多數凈水器在功能設計上都有自己的針對性,所以選擇凈水器除了質量安全問題,還要考慮適用性,合適的才是好的。
【新聞助讀】選擇家用凈水器有訣竅
雖然目前中國家庭的凈水器普及率僅為2%,但品牌卻已達到4000余種,該如何挑選購買?目前國內凈水器市場魚龍混雜,消費者在選購凈水器產品時,要從產品品牌、技術、工藝等多方面綜合分析比較。
目前,活性炭吸附技術是開發早、為成熟的凈水技術,至今被國內外主流凈水器廠商廣泛應用。但這技術處理后的水中亞硝酸鹽含量會略微增加卻遠低于國家規定,可忽略不計。活性炭不能去除的致病微生物可由紫外線來實現殺菌的效果,因此,消費者可以選擇活性炭與紫外線相結合的凈水產品。
業內專家稱消費者在選擇凈水產品時,除了看技術路線,還要看細節:,產品是否獲得機構認證,如NSF International是公認的涉水產品認證及監測機構,可以對凈水器的污染無去除能力、材料安全、結構完整,以及出水口感、氣味等進行全面認證。第二,產品是否設置濾網更新智能提醒。無論是哪種技術,對于濾網的使用期限有明確規定。第三,產品使用過程中是否足夠安全,如水電分離等設計,可有效降低產品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