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聲辭舊歲 煙花禁止令為春節空氣保駕護航
對于中國人來說,遇到喜慶之事,總少不了煙花炮竹的助興。特別是新年的元旦、農歷的除夕、正月十五等節日,在普天同慶的氣氛里,煙花炮竹就更不可少。燃放鞭炮,是中國人的文化傳統。這項傳統,源遠流長、根深蒂固。可曾幾何時,當天空不再湛藍,當河水不再清澈,就連給我們的童年帶來無數歡樂的煙花爆竹也開始有了“規矩”。
日前,《常州市霧霾防治市民參與度調查報告》出爐,調查報告顯示,超過8成市民能認識到霧霾的產生與每個人息息相關,1成市民志愿從事或投身防治霧霾的實際工作。
調查結果顯示,51.2%的受訪者已經不在春節或婚喪嫁娶期間燃放煙花爆竹,而在追問是否愿意為改善空氣質量減少或放棄燃放煙花爆竹時,90.1%的受訪者表示愿意,4.8%的受訪者表示無所謂或不關心,僅3.4%的受訪者不愿意,另有1.6%的受訪者說不清。
由此可見,“煙花禁止令”的推廣可謂深入人心。近還有那些省市對煙花爆竹的燃燒說了“不”?
南京:鞭炮是否開禁與春節空氣污染程度呈正向相關
關于南京煙花禁止令,南京市環保局污染防治處副處長魏正學介紹,燃放煙花爆竹所帶來的負面效應逐步顯現,環保壓力與日俱增。根據相關統計數據,每年除夕等燃放高峰時段,南京主要監測點PM2.5數值都在短期內迅速“爆表”,鞭炮是否開禁與當年春節期間的空氣污染程度呈正向相關。
環保部門從2000年開始統計PM10項目進行監測,全面禁放的2000年到2004年期間,除了2002年受沙塵影響除夕至初一達中度污染以外,其余年份春節期間空氣質量均保持優良。
在“面禁點放”階段,污染情況開始出現,2009年春節有1天空氣污染(按老標準評價)。而到了“點禁面放”階段,污染情況更加嚴重。2010年和2012年污染天數各有3天污染,2011年污染天數8天,2014年污染天數8天,2013年污染天數多,達10天。污染程度重的年份是2011年,有7天達中度或重度污染,其次是2014年,4天達重度污染。
在污染物成分方面,在2008年到2013年春節期間,空氣污染時段的首要污染物均為PM2.5,細顆粒物污染特征突出。
此外,在消防安全上,燃放煙花爆竹的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南京市公安局副局長胡士寧介紹說,一些零星火情時有發生,防火壓力非常大,煙花爆竹燃放監管工作稍有不慎,極易引發火災事故,后果不堪設想。
天津:煙花爆竹不能簡單“一禁了之”
根據《天津市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辦法(修訂案)》規定,從12月起,在禁止、限制區域內燃放煙花爆竹將受到處罰,這其中也包括新人結婚時不能隨意燃放煙花爆竹。
對于煙花禁令,部分市民表示,現在霧霾那么嚴重,雖然不放煙花爆竹不能徹底杜絕霧霾,但如果每個人都沒有環保意識,那么這霧霾只會越來越重,到頭來,吃虧受苦的還是我們自己,所以,需要我們每個人從具體行動做起。結婚可以用電子鞭炮、空氣壓縮式的禮花來代替煙花爆竹,這些不僅成本低,還不會產生煙霧,而且也有“響動”,一樣能營造氣氛。也可以用音樂、鑼鼓等,特別是傳統中式婚禮,用民間花會表演,喜慶的氣氛遠比鞭炮的效果好。
天津民俗博物館館長尚潔說:“燃放鞭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在現在倡導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傳承傳統民俗文化也要與時代結合,與時俱進。考慮到民俗傳承的延續性,加強煙花爆竹的管理,不能簡單的“一禁了之”。而是要出臺相應的管理措施,不但要考慮到環境保護的問題,老百姓的文化習慣也要得到重視。
尚潔建議道:“一方面可以大力推廣和開發更環保的電子‘爆竹’,既不污染環境,也滿足了百姓的民俗習慣。另一方面是加大宣傳的力度,讓百姓都了解燃放煙花爆竹對環境的危害,更重要的是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讓大家自覺的不放鞭炮,自覺地選擇環保的方法來傳承民俗文化,讓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成為習慣,這也是對民俗文化的好傳承。”
太原:違規燃放將處以高5000元的罰款
日前,太原市公安局發布消息,從11月21日起將嚴格禁止酒店、飯店燃放煙花爆竹,對于違反規定的企業,將給予高5000元的處罰。
婚禮放鞭炮作為一種傳統風俗,本意只是為了“喜慶”,可隨之造成的空氣污染也不小。往往婚慶的高峰月也是霧霾高峰期。燃放煙花爆竹還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媒體也曾報道過關于婚禮現場出現過新人被爆竹炸傷的情況,還有鞭炮亂飛燒壞了新人或親友的衣服,炸花了婚車等情況。大喜的日子出意外,真的是很堵心。現在,酒店禁燃煙花爆竹是件好事,相信婚禮的現場會變得越來越清新、雅致、浪漫。
其實,酒店、飯店禁燃煙花爆竹之后,婚慶服務單位可以設計很多新的環節,比如用電子鞭炮、用空氣壓縮式的禮花等,這些都不產生煙霧,而且也有“響動”,一樣可以營造氣氛。也可以用音樂、鑼鼓等,特別是傳統中式婚禮,可增加更多的傳統表演,既可以增添喜慶的氣氛,還更有意義。
酒店、飯店和廣大市民都應自覺遵守酒店禁燃煙花爆竹的規定,使禁放深入人心,慢慢變為廣大群眾的自覺行為。為城市留一份潔凈的空氣。
杭州:爆竹煙花燃放“緊箍咒”明顯再緊
12月4日,浙江省杭州市安監局發布工作方案,春節煙花爆竹燃放時間再縮短,重污染時禁止燃放,市區范圍禁止燃放。
在今年已經連續兩次發布霧霾紅色預警的大背景下,2015年春節的爆竹煙花燃放“緊箍咒”明顯又緊了:不僅煙花大小被限制得更嚴了,燃放時間也從去年的4天減少到3天,連爆竹被準許售賣的時間也進一步受限,而禁止燃放的地點增多。執意要在禁燃區或禁燃時間段放鞭炮,高可能會面臨被拘留的處罰。
根據統計,2014年春節杭州市區共批發煙花33000箱,同比下降64.5%;杭州城區共核實發零售許可證218家,同比下降40.3%。
“馬年春節燃放時間比過去短,市民的購買力也有影響,同時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企等,都嚴禁燃放煙花爆竹也使得煙花銷量下降。”杭州市安監局副局長周化清預測,隨著燃放時間的進一步縮短,今年煙花爆竹的銷量或將繼續下降。
結語:
在霧霾天氣頻發的今天,環境保護已經迫在眉睫。新規出臺,力度,限制燃放煙花爆竹、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然而真正落實并不只是依靠一紙法律條文,而是需要社會合力,一方面加大執法力度、監管到位,重要還是要培養全社會的環保意識,只有低碳意識深入人心,才能形成長效機制,減少污染、讓環境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