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政策漸次推出實施 企業環境成本上升成必然
環保不達標的企業環境成本低,結果它的效益比環保好的企業要高,這是極不公平的競爭,很容易擾亂市場,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國家大幅提高環保要求,對一直嚴格要求自己的企業而言,并不會在成本上有太大影響。受影響大的是那些落后企業,因為他們的環保欠賬多。環保壓力加大,將讓欠賬多的落后企業退出市場,加快化解產能過剩的矛盾。所有這些是否能真正落實,關鍵還要看各級政府是否真作為。
企業承擔環境成本,目前其實有一些量化的途徑,就是現在我們所的碳交易。把企業環境成本量化出來,就是碳排放權,碳排放權交易有四種。
未來所有的企業都會面臨很大的挑戰,在未來得低碳發展環境之下,尤其在霧霾目前挑戰如此以嚴重的情況之下,企業會面臨著內部和外部的各種利益相關方對它施加的很多壓力,這個壓力會從各個維度和角度推動企業迫使它實現低碳轉型。未來企業的碳資產管理將跟90年代以來的企業幾次管理革命一樣會是一種新的革命。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隨著一系列政策的漸次推出和實施,未來很可能出現以下幾種變化趨勢:
一是環境執法的尺度與標準將從重從嚴,企業面臨的環境保護壓力將越來越大,在某種程度上將直接關系企業的生死存亡。如果不能夠提前謀劃、合理應對,很多企業必將在這一輪由環境保護引起的行業洗牌中被淘汰出局。
二是環境成本將會成為土地、人力資源、交通區位等之外企業發展所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環境壓力的不斷加大,各地方政府可以將環境成本作為吸引企業的一項重要資源。在不同的地區采取不同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排污收費標準,形成不同地區之間成本位差,從而影響企業投資和發展決策。
三是由于部分地區收緊環境保護限制,必然對部分行業特別是高排放行業產生擠壓效應,大量企業可能選擇逃離環境成本較高的區域,而由此帶來的政府稅收流失、工人失業等經濟社會變動,也需要各地政府高度關注和提早研究相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