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減排目標望超額完成 保十二五計劃順利收官
不過,工業節能減排管理基礎依然薄弱。比如,我國已發布了粗鋼、焦炭、水泥、銅冶煉、輪胎、化工產品等50多個國家強制性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標準,以及30個工業行業的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但是這些標準中的部分指標要求已經過時,亟待修訂和完善。此外,目前工業用水、用地指標要求仍然處于缺失狀態。
報告建議,加大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政策措施落實力度,力爭2015年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達到47%和8%左右。同時,考慮不同行業的發展情況,在節能減排技術設備推廣改造、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等方面,研究制定不同行業節能減排差異化政策;考慮東部、中部與西部的地區差異,在淘汰落后產能、新上項目能評環評以及節能減排技改資金安排等方面,研究制定區域工業節能減排差異化政策。
今年我國多項節能減排目標有望超額完成
在12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負責人舉行的中國節能與低碳發展論壇上表示,2014年多項節能減排目標有望超額完成。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介紹,今年全年單位GDP能耗大體上將下降4.6%到4.7%,現在看來能夠超額完成任務。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則表示,預計今年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左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同比下降5.8%。“十二五”前四年,工業能耗、水耗累計下降21%和28%左右,基本上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目標。“十二五”前四年,預計累計淘汰煉鋼、煉鐵、水泥、平板玻璃落后產能分別達到7500萬噸、6900萬噸、5.7億噸和1.52億重量箱,大幅度超額完成“十二五”淘汰目標。
解振華說,明年要繼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實現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結合化解產能嚴重過剩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科學構建增量,優化升級存量,開工一批水電、核電項目,因地制宜發展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推動分布式能源發展,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要達到11.4%。
明年將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
日前在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徐紹史在會議上表示,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繼續扎實推進節能減排工作,重點抓了三方面工作:
首先,節能減排綜合協調力度加大。實行能耗強度和總量“雙控”。開展省級人民政府和萬家企業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并公告考核結果。對2013年度考核結果為基本完成或未完成的地區,通過走下去、請上來的方式,與地方黨委、政府負責同志交換意見,提醒加強節能減排工作,共同研究對策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其次,污染治理全面推進。認真落實“大氣十條”,研究制定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加快推進機動車污染綜合防治。支持重點流域污染治理、非電行業脫硝示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等重大工程。加快環保產業發展。不少地方環境監管能力和水平有較大提升。
再次,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深入開展。研究制定了我國到2030年的碳排放控制目標,印發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積極建設性參加氣候談判。
徐紹史指出,生態環境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發展問題,更是社會問題、政治問題。以上的工作進展為全面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打下了好的基礎。2015年將加快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保護改善生態環境。
明年在節能減排方面的主要的工作,一是嚴控能源消費總量和消耗強度。堅持節能減排預警調控、按月公布節能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對任務完成滯后地區進行商談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對霧霾嚴重地區和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高耗能項目,實行煤炭減量或等量替代。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循環經濟示范城市(縣)建設、城市礦產等示范工程。
二是強化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深入落實“大氣十條”,推動出臺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抓好生態補償示范區、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繼續實施重點生態建設和治理工程。
三是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貫徹落實“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建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和排放權交易制度,加快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開展低碳發展試點示范。建設性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