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欠發達的云南省宣威市,22個鄉(鎮、街道)堆存的鋅廢渣達2000萬噸。目前,宣威市已在全省啟動鋅廢渣處置工作。
宣威市委、市政府把開展鋅廢渣處置作為加強全市生態文明建設、提升環境保護工作實效的重要內容,一場加快清償環境污染歷史欠賬的攻堅戰正在全面提速。
據了解,土法煉鋅企業于20世紀80年代落戶宣威并迅速發展。在2004年全面取締土法煉鋅企業后,宣威市境內下大量鋅廢渣且無序堆存,對生態環境、土壤、河流及水源造成不同程度污染。
宣威鋅廢渣綜合利用產值或達10億元
為保護當地環境,宣威市高度重視鋅廢渣處置工作,加大監管力度,對處置過程中的取渣、運輸、堆存、加工等各環節實行全過程、嚴格監管,并督促企業制定環境應急預案和安全應急預案。然而,鋅廢渣處置工作涉及部門多、范圍廣、資金投入大,宣威市采取政府主導、企業投資的方式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充分實現處置綜合效益。
目前,宣威市通過嚴格招商選資,已全面啟動實施歷史鋅廢渣環保治理、綜合利用項目。據了解,這一項目總投資2.5億元。一期項目選址于寶山鎮,投資5000萬元,建設內容包括鋅廢渣重選生產線1條、環保免燒磚生產線4條。
目前,重選生產線已建成,正在進行半工業性實驗生產,已有效處置鋅廢渣30余萬噸。二期項目計劃投資兩億元,將分別在格宜鎮、龍場鎮、東山鎮、文興鄉建設鋅廢渣環保治理和綜合利用生產線,現已啟動前期工作。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后,預計產值可達10億元,帶動400余人就業。
宣威市還將全面推進綜合治理,積極進行生態恢復。宣威市政府要求,對渣場采空區因地制宜進行生態恢復治理,實施土地復墾、還林、還草等生態修復。鋅廢渣處置工作結束后,所有廠房、設施全部拆除恢復原貌,禁止留為其他生產經營用途。通過對鋅廢渣進行安全處置并同步實施生態恢復,預計整理土地6000余畝,新增林地2000余畝。
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迎來新機遇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年度報告(2014)》,全面反映了2013年以來全國各領域、各部門、各行業資源綜合利用工作開展情況和取得的成績,包括礦產資源、工業“三廢”、農林廢物、再生資源等方面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情況。
利用建材工業特點科學處理和合理利用固體廢棄物受到當今世界各國越來越多的重視。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早,也取得了一定成績。報告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資源綜合利用產值達1.3萬億元,部分礦山有色金屬礦種的選礦回收率達到80%以上,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量達20.59億噸,主要再生資源回收量達1.6億噸,回收總值4817億噸,其中主要再生金屬產量占當年10種有色金屬總產量的26.6%。通過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我國減少堆存占地在93平方公里以上。
在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方面,去年部分重點大中型露天煤礦、露天鐵礦開采回采率達95%以上,部分礦山有色金屬選礦回收率達80%。報告指出,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我國資源的剛性需求進一步加大,資源綜合利用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組成部分,重要意義凸顯出來。
有業內人士稱,隨著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步伐加快以及促進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各項相關政策的出臺,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迎來新機遇。尤其是鋅廢渣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的利用規模逐步增長,利用水平不斷提升,資源環境效益將進一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