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藍天,便不得不說到霧霾。進入2015年后,霧霾非但沒有消散,反倒更加猛烈,給我國不少地區來了個狠狠的“下馬威”。冷風不是每次都能盼來,APEC會議也不是天天都會召開,民眾只能坐以待斃?顯然不能!
需求催生市場,空氣凈化器成為2014年我國家電行業大黑馬理所應當。新的一年,空氣凈化器必將延續高速增長勢頭。專家預計,伴隨更多互聯網企業介入,和智能將成行業的發展趨勢,加上標準的不斷建立與完善,空凈行業洗牌已箭在弦上,市場亂象終結不是空想。 【空凈洗牌箭在弦上】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今日歡呼孫大圣,只緣妖霧又重來。”
空氣凈化器終究是治標不治本,面對“妖霧”,大氣污染防治被提到的高度。工業煙粉塵是形成大氣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提升工業除塵技術,通過技術手段既保障生產,又降低粉塵排放,成為大氣污染防治的關鍵問題。目前,我國新型除塵技術蓬勃發展,正如一記“千鈞棒”,定然打出個“萬里埃”的澄清玉宇。【除塵技術“萬里埃”】
治氣也好,治水治廢也罷,技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治污模式的選擇同樣舉足輕重。
“與傳統的‘誰污染、誰治理’模式相比,第三方治理優勢明顯。”業內專家如是說。實行第三方治理,將分散在各企業的治污工作,由第三方負責運營,實現了治理的專業化、規模化和集約化,可以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污效率。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以第三方治理為契機,我國治污模式開啟了重大變革,專業集約或市場走向。【治污模式開啟重大變革】
而關于第三方治污,一網能撒向多少魚?終又撈得多少魚?
實際上,環境保護部推進第三方治理已有10余年,由于體制、機制不健全,法律、政策有待完善,一直進展緩慢。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細化環境公用設施運營市場化,將環境修復納入第三方治理范圍,在工業領域引入強制手段,勢必會吸引和擴大社會資本投入,促進環境服務業發展,撈得滿網大魚。【第三方治污“滿網大魚”不是夢】
正是:空凈市場高增長,除塵技術有保障。“撒網撈魚”誰家強?治污還需第三方。
以上就是今天的新聞視野,感謝您的閱讀。東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資訊我們明天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