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修改30多稿的“水十條”,環保部環境規劃院還沒來得及喘一口氣,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又來了。
在近日舉行的2015第十六屆中國環博會高峰論壇上,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介紹說,環保“十三五”規劃大的變化就是改變了過去以總量控制為核心的思路,轉而以質量改善為核心。
編制的大難點,則在于對“環境小康”的理解。吳舜澤表示,2020年環境質量全面達標不可能,也不現實,“十三五”期間保基本、保底線才應是“環境小康”的核心思路。
“十三五”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
日前,來自環保部的公開消息稱,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貫徹落實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和編制好‘十三五’環保規劃”大討論上表示,編制“十三五”規劃時,要緊緊扭住環境質量改善這個核心,按照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市場化、管理現代化思維做好頂層設計,切實提高污染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陳吉寧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環境保護仍然處于負重前行困難期和大有作為關鍵期,環保工作面臨如何理順與市場和社會的關系、加強環保法治兩大背景,要以更加開闊的視野和改革創新的精神,努力提高工作質量,為實現“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的美麗中國作出新的貢獻。
“緊緊扭住環境質量改善這個核心統籌開展工作。”陳吉寧強調,要精心設計好環境保護的路線圖和施工圖,以實現建設全面小康的目標倒逼推進環境質量改善。抓緊“大氣十條”、“水十條”的實施工作,認真編制好“土十條”,優先解決老百姓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環境問題,增強老百姓對環境質量改善的信心。
市場空間依次開啟
無疑,高層強力推動,各部委分工落實,將打開綠色環保產業的巨大市場空間。
以國家能源局為例,其5日對外發布的《煤炭清潔利用行動計劃(2015-2020年)》,明確了七方面重點任務,給出一系列具體指標。有分析師就指出,單此一項,使煤炭清潔企業新增可觀的業務規模。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日前在解讀《意見》時指出,要加快生產方式的綠色化,構建起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今年一季度我國全國節能減排進展順利,節能環保產業大有可為,正在加快發展。”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司長何炳光說。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指出,2014年全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8%,超額完成了年度的目標。“今年的目標是下降3.1%以上,一季度數據已經出來,同比下降了5.6%。可以說完成今年的目標還是相對比較樂觀的。”
從發改委一份材料來看,在國家一系列節能減排、治理環境污染政策引導下,節能環保產業整體保持較快增長態勢。截至2014年底,節能服務業企業數量、從業人員、產值分別為5125家、56.2萬人和2650.4億元,比上年增長5.6%、10.6%和23%。節能環保重大技術有所突破,部分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一些先進成熟的技術紛紛涌現。
并且,國家發改委還在引導各方面進一步加大有效投資,積極推進生態保護和建設,加強水、大氣、土壤等環境污染治理,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完成投資145億元,其中重點行業大氣污染治理和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工程投資85億元,燃煤鍋爐節能環保提升、余熱余壓利用等工程投資52億元,秸稈綜合利用投資16.8億元。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工程加快實施,截至目前完成投資127億元。
PPP成為環保行業核心模式
可以預見,我國環保產業將正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所說,成為新的支柱產業,而環保金融,也將成為當前金融行業面對的大一份蛋糕。
PPP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礎設施一種項目融資模式。在該模式下,鼓勵私營企業、民營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
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已披露的PPP環保項目訂單超過240個,總投資額超過1270億元。
2015年以來,多家環保企業積極推進PPP業務,戰略的轉變帶來大量的PPP項目訂單,目前,單單上海市日均處理三廢處理的訂單規模已達上億。據有關負責人介紹,廢水處理方面,環保行業巨頭上海富程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承接上海市所有三甲醫院的廢水處理工程,日均處理廢水達幾十萬噸。而其他大型外省環保企業也先后斬獲蕪湖市和烏蘭察布市PPP項目大訂單,項目總規模合計約84億元,是公司營業收入的8倍以上。
某環保公司高管表示,環保行業過去遇到的大難題是融資困難。而通過PPP這樣的運作方式,公司承接的環保項目訂單體量比以往大數十倍。更重要的是,以這種方式實現的環保金融模式,通過資本紐帶形成了與政府的利益共同體,使得融資企業與投資方都獲得了足夠的保障。
目前,環保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融資能力普遍不強。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為緩釋和管控風險,對其授信額度較低,或要求提供較為苛刻的融資擔保條件。而中小環保企業除可以將廠房、設備等資產用于抵押融資外,實際可用的融資擔保物非常少,融資擔保能力成為制約中小環保企業信貸融資的重要瓶頸。
環保金融正是為了破解中小環保企業融資擔保能力不足、融資成本過高的難題而專為環保企業發展服務的新興融產業。環保金融不僅擺脫了傳統金融線下模式的制約,互聯網工具的使用更是為其增添了新的活力。
據業內人士透露,輕量化的資本和前景良好的環保企業的合作已經開始在全國逐步開始,近期發布公告大舉進入環保產業的清華控股、瀚藍環境,以及環保金融老牌資本富望互聯網金融。各類資本向環保行業的加速聚集,表明其對環保市場未來前景的看好。
(本文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中國證券網、中國產經新聞網、華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