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技術在水處理領域有大貢獻
膜的產生是凈水領域的一次重大技術“革命”。
它就像一個能過濾水的“篩子”,通過膜表面的微孔有效濾除水中的雜質、有害物,從而獲得潔凈的水。也因為該功效,膜技術及產品漸漸在公眾間走紅,在6月9日—12日舉辦的2015上海環保展上,國內專業化水處理企業——北京海德能科技有限公司攜帶膜產品亮相,就獲得眾多參展觀眾的青睞。
北京海德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海德能”)是中國膜行業的資深企業,也是有影響力的公司之一。
自2000年開始研制、開發、生產膜產品以來,海德能憑借先進的制膜技術和完善的技術服務深受廣大用戶信賴,并以每年200%的銷售速度增長。2008年,公司在中國成立水處理化學部,憑借在水處理行業多年的技術及應用經驗,針對在中國市場銷售的膜元件產品推出反滲透膜專用阻垢劑、殺菌滅藻劑、絮凝劑等化學藥劑,被各大水處理公司廣泛應用到反滲透工程,使用效果完全達到設計要求,得到客戶“點贊”。
事實上,膜處理是水處理技術領域上的一大分支。通過膜技術處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可以達到高純度工業用水和園林綠化用水的要求,而在海水淡化、地下水凈化等方面則可達到直接飲用的標準。通過這種技術還能使城市污水、工業用水反復循環使用,真正達到零排放。對于水資源匱乏情況來說,膜技術是為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之一,不僅可以解決污水和再生水的轉換,同時解決了水污染和水資源短缺的問題。
一份環境公報暴露生態軟肋
我國水污染狀況嚴峻、水環境質量不容樂觀已為不爭事實。今年6月,由環保部、國土資源部等13個部門聯合編制的《2014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在地下水水質方面,在近5000個地下水監測點位中,較差級的監測點比例為45.4%,極差級的監測點比例為16.1%。
同時,32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取水總量為332.55億噸,達標水量為319.89億噸,占96.2%。意味著在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取水量中有12.66億噸不達標,備受公眾關注的水污染狀況依然讓人擔憂。
國務院4月16正式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水十條”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污染嚴重水體較大幅度減少,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嚴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劇趨勢得到初步遏制,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水生態環境狀況有所好轉。
為此,業內人士表示,為完成“水十條”目標,將啟動4—5萬億元的治水市場。而在更早前,擁有18年膜技術應用與推廣資深專家權秋紅在作客新華會客廳時也看到了未來水處理市場的廣闊前景:“中國將來的水處理市場就不止是現在所說的2、3萬億的規模,我想應該是一個10萬億以上的大市場。”
10萬億治水市場帶動“名膜”大崛起
在水處理市場呈現一派“綠意黯然”的大背景下,作為水處理設備的核心部件,膜組件市場總量正在迎來快速擴張。相關數據統計,中國膜產業總產值已經從1994年2億元上升到2011年的近400億元。
在市場需求及產業政策的雙重推動下,中國產業觀察表示,我國膜技術產業將迎來產值可觀的“黃金10年”。預計這10年內我國膜法水處理工程將以40%的年增長率高速發展,膜產品產值年增長率也將達到20%以上,遠遠高于平均水平。
反滲透膜與超濾膜材料屬于水處理設備中的裝備,同時也是凈水器的核心材料,長期以來國外幾大品牌占據國內膜市場。而近年來,以海德能為代表的一批中國生產企業在充分競爭的市場中,通過自我技術提升,得到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