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能源汽車同樣成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能源安全保障的必由之路。各項政策舉措接連出臺,基礎設施的不斷加快,都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營造了極其優越的發展氛圍和巨大的市場空間。
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的銷售總量遠超市場預期,1~6月生產76223輛,銷售72711輛,同比增長2.5倍和2.4倍。2014年全年銷量為8.4萬輛,業內預計,由于各大利好因素疊加,2015無疑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的高爆發之年,樂觀估計銷量將高達22萬輛,增長速度為150%。
銷量的高增長在印證新能源汽車行業火爆程度的同時,也提出了相關核心技術的高要求。事實上,我國新能源汽車工業體系并不完善,開發能力相對較弱,正是核心技術能力的短板所導致的,尤其是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及電控系統三大核心板塊的不成熟。在技術標準層面,同樣面臨“無標可依”的尷尬境地。總體來看,我國的新能源汽車:標準尚未制訂,技術還需努力。前途一片光明,道路仍然曲折。
《中國制造2025》提出,“繼續支持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掌握汽車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術,提升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內燃機、先進變速器、輕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工業體系和創新體系,推動自主品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同先進水平接軌。”這也是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快速升溫并飆至爆發前夜的大靠山。
在市場層面,政策利好不斷釋放,補貼等助力措施也持續發酵,涉及新能源汽車行業的A股上市公司受到熱捧,漲幅居前。主要新能源汽車概念股為:比亞迪、萬向錢潮、松芝股份、宇通客車、上汽集團等。
在國家層面,新能源汽車試點推廣城市的范圍逐步擴大,為國內車企開啟1000億元的市場盛宴,瓜分大戰一觸即發。未來幾年,更加完善的配套政策措施會接連出臺,加碼力度只會大不會小,或秉承“市場引導,低端切入,扶低促高,拉動產業鏈,多層次發展”,鋪平道路。
在車企層面,新能源汽車行業革新不斷,整個產業鏈良機凸顯,數十家上市企業擬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投入。國家資金與社會資本的融合,勢必對車企和二級市場的繁榮起到“潤滑”作用。布局完善、實力雄厚且擁有先發優勢的企業將成為大受益者。
以上就是今天的環保視野,感謝您的閱讀。東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資訊我們明天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