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第68屆聯合國大會確定的“土壤年”。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李干杰表示,中國土壤環境面臨的突出問題主要有二個方面,一是農用地污染威脅農產品安全,一是污染場地再開發利用威脅人居環境健康。他指出,現在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和水、大氣污染防治均面臨嚴峻的形式,在土壤污染防治中耕地污染防治更是重中之重。【土壤環境問題突出】
2014年4月環境保護部、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不容樂觀。
“目前我國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基本處于空白狀態,只是在環境保護等現行相關法律中有一些涉及土壤污染防治的原則要求或規定。”李干杰坦言,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刻不容緩。要通過立法,落實各級政府對本轄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負總責,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分工,明確企業治理污染、保護土壤環境和土壤修復的主體責任,以及社會力量參與的途徑和內容等。 【土壤污染立法刻不容緩】
大氣防治有“大氣十條”,水污染防治有“水十條”,現如今,只有“土十條”千呼萬喚尚未出臺,不過離這一天也不遠了。
李干杰透露,環保部將配合全國人大推進《土壤污染防治法》的調研、修改和論證等立法工作,目前“土十條”已經基本成型。根據前期研究,中國擬爭取利用6到7年時間,使土壤污染惡化趨勢得到遏制,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穩中向好。 【6~7年遏制土壤污染惡化趨勢】
業內分析,隨著“土十條”的逐步臨近,中國土壤修復億萬市場即將開啟,預計將帶來新一輪二級市場的投資熱潮。
目前,中國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基本處于空白狀態,以投入資金占GDP比重看,我國土壤修復市場尚處于起步初期。機構預測,我國存量土壤修復市場近萬億,2015年投入資金將達400億;未來一旦進入高速發展期,想象空間巨大。 【土壤修復市場空間可觀】
土地是山川之根,是萬物之本,是人類衣食父母,是一切財富之源。我們有信心,在國家力度不斷加大,民眾意識不斷覺醒,社會治污能力不斷提升的樂觀形勢下,守護好土壤“源泉”。
以上就是今天的環保視野,感謝您的閱讀。東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資訊我們明天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