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治理承擔經濟轉型重任 市場空間拓展機會可觀
對這樣的成績的,國務院總理指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初見成效,相關各方做了大量工作。下一步仍任重道遠,環保部要與有關部門和地方繼續加強協同配合,把防治措施一項一項落到實處,讓藍天更多,讓群眾滿意。
為此,環保部對近年大氣污染治理情況進行盤點。據環保部介紹,近三年,中央財政共劃撥263億資金用于大氣污染防治,同時,“大氣十條”要求制定的25項排放標準已全部完成;有消息透露,京津冀晉魯內蒙古6省(區、市)機動車排放控制工作協調小組將于近期掛牌成立。
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央財政劃撥50億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內蒙古、山西獲益;2014年,中央財政劃撥98億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三大區域10省份,除上述6省,江蘇、浙江、安徽、上海大氣污染防治得到支持;今年,中央財政擬劃撥115億元專項資金,目前已分兩批撥付106億元,河南省與上述10省份一起,得到中央財政支持。
全國PM2.5特別防治小組組長甘中學表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初見成效,主要體現在三方面:重污染天氣發生的頻率、強度、持續時間都有了明顯減少;各地政府重視度提高;全民的環境意識明顯提高,參與度大大增強。
環保部還披露了2014年“大氣十條”的考核情況。環保部表示,完成情況較好的任務包括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清潔生產、燃煤小鍋爐整治、煤炭總量控制、油品達標供應、黃標車淘汰等,平均得分率在80%以上。
今年以來,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而大氣污染防治,本身也承擔了促經濟轉型升級的重任。甘中學說,煤改氣、改電、改可再生能源等舉措,從源頭改變能源結構,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等,更新了企業生產工藝和方式。
“但越到后面改善難度越大。”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副司長朱建平朱建平提醒道,我國大氣污染形勢依然嚴峻,濃度仍處于高位,改善空氣質量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業內分析,在碳減排目標下,火電廠超低排放改造、煙氣脫硫脫硝、揮發性有機物監測及治理市場均擁有較大發展機會。在挑選大氣環保治理概念股時應圍繞四個基本點,一是有強有力的母公司,二要有健康的財務報表,三是提早做了外延布局,四是有清晰的發展思路。
相關概念股有望受益,投資者可關注:清新環境、龍凈環保、龍源技術、中電遠達等。
(本文資料參考同花順財經、大眾證券報、中國證券網、法制日報、科技日報、工人日報等)